第十五章 御敌(上)(1 / 3)
不需刘祈多言,潘璋虽说名声不佳,但心思通透。
在为刘祈邀来路上,得知这名比他小上几岁之少年人物,能得本地名士看重,又能得县令厚待,前途自是光明。
而今,此人不仅真心看重于他,还做诚心招揽,就算潘璋人品再怎么不好,也有欣喜,但并不意味着,他一定接受刘祈的橄榄枝。
原在刘祈之职位还是太低了,现在虽说有领一乡之众,算上民夫数百人,可以实际职位,仍不过一小小亭长。
正如他常于友人论述那样,他潘璋乃是要做大事之人。
刘祈时下,不仅年幼,身份如此……简单讲,与之所念,相距甚远,不够资格!
平日,潘璋另属毒舍之人,口无遮拦与市井之中,同人对嘴骂人,还从未输过,就是一般拒绝他人,也会多嘴两句,涨涨个人气势。
可刘祈刚刚帮助于他,直说拒绝,又难免让其难堪。
若是有相熟之人,看到潘璋有朝一日,会如此慎重思考问题,怕是会惊掉下巴。
刘祈察言观色,用几息时间,就看出潘璋想法了。
潘璋毕竟年轻,不会掩饰神色,恐怕从性格上讲,大不咧咧,也没想过掩饰。但于军事方面,却有其独特天赋,便是方才来往营舍,眼观片刻,即于入舍后,为他先提出了几个建议。
这些建议,很是明显的暴露出:他刘祈习惯性地,用后世人办法和思想,去改变今下之汉人,但却没有细致化的考虑“入乡随俗”。
潘璋如此才能,又适逢寥落之际,他才不顾相识之浅,起了招纳之意。
但没想到,潘璋之眼光,比他想象的还要高。
用潘璋今日处境对比,确有些眼高手低,但依之才能,并不未过。
刘祈反应也是迅速,他未有因此心生不快,而是再度握着潘璋双手,诚心道:“
望君见谅,实乃祈唐突了!
我今卑鄙,又属微末,自知难寻得如潘君这般人杰随行,以匡扶汉室江山。
而潘君,又属高志之人。
统一部之卒,尚有屈才,何论我这手下几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