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78 扬州瘦马(1 / 4)
崇祯九年六月初,正是借着太平洋暖流的东风,大明官方的第一支舰队,在约翰等人的指引下,离开朝鲜省釜山港口,踏上了前往北美洲的航线。
这支舰队里,每艘船上都有聊天群成员。因此,崇祯皇帝能通过聊天群实时知道这支舰队的情况。也因此,虽然他人已经到江南了,却也能知道这支舰队已经出发。
船只停靠到了扬州城码头,前几次基本上都是过扬州而不入,至少没有好好逛逛。这一次过来,崇祯皇帝终于决定在扬州走上一走。
下了船,崇祯皇帝发现扬州这边,似乎比以前更为繁华了。别的不说,就这港口,几次经过,崇祯皇帝还是有感受的,不管是岸边的船只,还是岸上的人流,全部要比印象中要多。
记得以前的时候,扬州码头这里,原本是货人不分的。如今环目四顾,那些纯粹运货的船,都已经是自己单独的一块区域,和客船停靠点隔开了。
码头上,房屋林立,沿着道路一直到扬州城墙。行人,旅客,闲人;男人,女人,小孩,各色人等,一眼望去,几乎都能看到。当然了,大部分是以男人为多。
“老爷,没想到扬州这么繁华啊!”袁贵妃看了好一会后,脸上带着一点惊讶说道。
崇祯皇帝听了,转头看了她一眼,微笑着道:“之前可没有现在这么繁华!”
这个袁贵妃,刚离京的时候,还有点拘束,如今走了这么远的路,终于放开了一些。这性子,还是太静了点。
边上护卫的锦衣卫指挥使刘兴祚听了,便带着点笑容,低声说道:“老爷放开了沿途收税,主要以买卖点收税为主,如此一来,各地货物南来北往,自然比起以前,是要繁华多了。”
说起来,这也和吏治有关。
以前的时候,虽然大明规定是三十税一。但是,比如路上的税卡是多如牛毛。
明代周辉,就在他的《金陵琐事》中记载了一个有关税收关卡的例子。
这个例子说得是万历二十八年,有个叫陆二的人决定异地贩卖灯草牟利,因为异地有价格差。可是,当他雇了一艘船出发之后,就先后遇到了当地知府派人设的税卡,知县派人设的税卡,京城回家休养的赵公公设的税卡,还有正规税卡点外,又有的临时税卡点,反正就是各种税卡,结果,陆二没到目的地就在中途被迫卖掉了灯草回家。要不然,真不够陪的。
当然了,这陆二做不成这个异地买卖的生意,那是因为他是普通人。如果他有背景,有功名在身,那有的税卡就不会收了。如果背景够硬,那基本上一个税卡都不会收。
这也就是原本历史上,虽然大明商业繁荣,其实是官僚商业繁荣,但是,朝廷却基本上收不到税的原因所在了。
但是在这个位面上,先是有孙传庭狠治商税,任何人,不管其背景如何,功名如何,一律按照大明律所规定的交税。这些原本被逃掉的税收,就能进国库了。
另外,崇祯皇帝革新了都察院制度,把都察院的分支院都设到了县一级。这个都察院的职责,不是管民,而是管官的。如果有官吏、乡绅不法之事,是允许百姓去都察院的分支院告状的。除此之外,厂卫的名头,随着之前几次大的事情,也已经重新打响了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