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6 那只是利息而已(1 / 3)
要知道,崇祯皇帝可是只有两万来骑,在“强大”的莫卧儿帝国打仗,人生地不熟不说,甚至连语言都不通,兵力却能越打越多,连莫卧儿的军队都投靠了过来,这简直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难道皇上真有这么大的威信,竟然都能让帝国的军队都跟着皇上走了?张煌言几乎就想不起来,类似皇上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可曾有之?
不得不说,崇祯皇帝反其道而行的战利品分配方式,拿莫卧儿权贵的财富去分给莫卧儿的底层阶层,在这个时代,是一件非常新鲜的事情,可以约等于造反的起义军,开仓放粮一般。
如此一来,一无所有的莫卧儿底层,跟着大明皇帝能得到很大的好处,他们岂会不跟?而如果反过来,如果崇祯皇帝只是拉拢那些权贵的话,那些权贵原本就有财富,崇祯皇帝要付出怎么样的代价,才能让那些权贵听话,心甘情愿地跟着走?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然了,在这一路东来的路上,也还是有些人悄然溜走,或者掉队不走了的。对于这些,崇祯皇帝都没有强求,甚至还是有意为之。如此一来,能跟着他来到洞吾边境的,就是铁了心跟着他的人了,而且这些人的体力什么的,都算是好的,要不然,就算是想跟也跟不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经过一轮淘汰的了。
这里面的道理,人心的项背这些,崇祯皇帝并没有去给张煌言说。这人数之多,结果超过了张煌言的预计,让他有些措手不及,崇祯皇帝也没有责备,尽量去准备便是。
回到城里,崇祯皇帝终于好好休整了一天,同时给国内下了旨意。他准备把原本封往美洲的儿子,也就是田贵妃所生的朱慈炤封到莫卧儿,另外再封两个藩王过来。至于是哪两个藩王,就看他们谁支持朝廷为他们打下藩国出力地多,就封谁过来。
这也是没办法把全世界都变成大明直辖的土地,而殖民地这种方式,既会在后世反弹,也不符合华夏的价值观,反而是藩国这种,是一直以来就有的,不过也要宗主国控制力强一些才行,类似以前的朝鲜。
藩国的事情,崇祯皇帝打算等回头再具体来说,如今,只是要藩王的财物来补充这次的战事。
他之所以领军从西到东,一直过来洞吾这边,并没有去打奥朗则布,并不是怕了已经掌握了重兵的奥朗则布。
笑话了,握有如此厉害的金手指,怎么可能会怕一个阿三!
最大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原因。
第一,作为精锐主力的骑军,打仗的时间太长,哪怕都是打得轻松战事,人马也已经皆是疲惫。
第二,从国内所携带的作战物资,比如火药铅弹和弓箭之类消耗品,基本上消耗地差不多了。虽然能从莫卧儿这里缴获一些,但是,说句实话,莫卧儿的火药配比这些,根本就不是大明这边的最佳配方,威力会小好些,崇祯皇帝真看不上。因此,为保证能尽量地带将士们凯旋,他宁可回洞吾补充物资。
第三,就是莫卧儿的天气,又热起来了。不管如何,崇祯皇帝从莫卧儿的西部一直到洞吾这里,三千多里路,一路上走走停停,不时打个仗的,这时间已经是到崇祯二十六年三月,也是莫卧儿这个地方开始热起来的时候了。
就是这几个方面的原因,崇祯皇帝才打算先汇合洞吾军队,让军队得到补给和休整,然后再回头横扫莫卧儿,而不是怕了奥朗则布。
刚好在这个期间,还能对跟到最后的八万莫卧儿步军,一万多的莫卧儿骑军进行整编训练,不一定要训练成明军的精锐,却也要让他们能知道明军的基本号令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