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三章 新药(1 / 3)
在异界灵魂的家乡,新药上市一般要经过很多步骤。
实验人员需要从茫茫多的选项中确定某个药物靶点,继而寻找能作用于这个靶点的化合物,来源可能是长期的研发,也可能是出于某个本来毫不相关的实验。
完成艰难或者欧皇的开发后,实验人员从细胞层面和动物实验上证明了药物确实能解决疾病、且不会同时解决病人,再经过一大堆冗长但必要的伦理审批,它或许就能进入临床试验,从实验动物身上走到人的身上。
在早期安全意识和条件都不那么充分的野蛮发展时代,开发者偶尔也会用自己平替一下。当然,不推荐那么做。
通过审批后,药物就进入了众所周知的三期临床阶段。第一阶段试验药物在人体的药代动力学、明确安全剂量;第二阶段初步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后续试验提供借鉴依据。
到了第三阶段,试验会扩大范围,通过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验证有效性和安全性。需要由多个医学中心在医生的严格监控下开展。
只有少数幸运儿能花以年计的时间走完这些步骤,最后获批投产上市,作为病人救星造福一方,或作为漏网之鱼为祸一方。
尽管在更长的时间尺度,总会出现各种意义上的漏网之鱼,但这仍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防线。
而在目前的诺斯,情况就要简单得多。
只要一个宣称自己是医生的人,通过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寻思、文献考据、药理推导、吃啥补啥、神人梦授等研发途经,得出了一款新药,那他就可以在当天向业界同僚、亲朋好友和无知病患们宣布这个好消息了。
随后这款药物就会视其个人影响力,进入不同规模的市场,应用于不同人群。
药物造成的效果和后果,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会问题,就由医患各凭手段了。
洋地黄是一款中毒剂量跟有效剂量比较接近的药物、是一款需要搭配诊断能力使用的药物,还和乙醚不一样,纯天然,制取几乎不需要什么门槛。
目前大部分跟戴维水平近似的医师多半只会看水肿开药,但除外心衰会表现出水肿外,还有着肾源性水肿、营养性水肿,过敏和炎症也会引起水肿。
觉得药物应该有效、但实际上无效的情况下,以戴维为例,他第一反应肯定不会是诊断有误,而是会加大药量。
今天敢公布成分,他们隔天就能制造一大批洋地黄中毒病例。到时候与其思考怎么治,不如直接去神父那进修中世纪临终关怀,性价比更高、医患矛盾更少。
为人为己考虑,克拉夫特都觉得应该先小规模试用,摸索清楚后再和心衰的诊断标准配套推出。
因此,只有个别病人中的小道消息传出,称那家特殊的诊所中有某种针对水肿的特效药存在,这和“治疗结核”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没有引起太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