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试题1(1 / 9)
222年yn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试卷中学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5分,共1分
43.简述‘个体社会化’的内涵及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表现。
答:‘个体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他所属社会中的人们必须掌握的生活技能、行为规范和价值体系,以取得社会生活适应性的过程,亦即由生物的人变成社会的人的过程,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表现:
教育促进人的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人的行为的社会化
教育促进角色和职业的社会化
44简述学习动机的相关理论
答:学习动机的五大理论分别是
强化理论。代表人物是巴普洛夫和斯金纳,其主要观点: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受到强化的行为比没有受到强化的行为再次出现,因此,不断强化可以使这种联结得到加强和巩固,认为强化能够促进学习动机。
需要层次理论。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其主要观点:认为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而人具有5种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所以马斯洛认为,人因为有了内在的学习需要,就会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
成就动机理论。代表人物是麦克里兰和阿特金森,其主要观点:成就动机是个体为达到某一有价值的社会目标的内部动力,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个部分:趋向成功的倾向和避免失败的倾向。趋向成功的倾向指力求克服障碍,施展才能,从而尽快的解决某一难题的心理倾向;避免失败倾向指为了避免因失败在他人心中形象受损时带来不良情绪的心理倾向。所以趋向成功的人更加倾向选择难度为5%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水平就会提高;避免失败的人更加倾向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困难的任务,当其面临失败的时候,其学习动机就会下降。
成败归因理论。所谓的归因是人们对自己或他人活动及其结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释和评价,心理学家韦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性归因和不可控制性归因。他又把人们活动城边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的、努力程度、任务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在这六个因素中,如果学生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能力强,那么他就容易产生骄傲、自负的心里。但是如果学生长期将自己的失败归因于能力差,那么他就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里。教育心理学将后者成为习得性无助,期通常表象为: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丧失信心等。几人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归因于能力都会产生不良影响,那作为老师该引导学生将起成功和失败归因于努力程度,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自我效能感,代表人物是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否成功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班杜拉在他的动机理论中指出,人的行为受行为结果因素和先行因素的影响,行为的结果因素即强化,包含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和自我强化。先行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期待,期待包括结果期待和效能期待。结果期待是指人对自己的某一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效能期待是指人对自己能够进行某一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或判断,它意味着人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的进行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成败经验、替代性经验、言语信息和情感状态。
七、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分
45.谈谈教师对教材的认识以及教师如何运用教材
(1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品,他是只是授受活动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教材可以是印刷品,也可以是图像制品。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使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重要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2教师在运用教材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四度’:
a挖掘教材的深度。教材深度是指某一学科知识的纵向发展的深浅程度。一方面,教学的深度要有限度,因为不同的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的时间段,接受知识的能力各不相同。教学的内容在深度方面一定要能令大多数的学生易于接受。另一方面,教学的深浅要有分寸,教学内容过深学生会接受不了,教学内容过浅既不能使学生全面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又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挖掘教材深度,一是要充分认识生命教育的价值,而是要有敏锐的眼光,能够及时发现和捕捉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机会。三是要具备灵敏的教学思维能力,能够迅速有效的对那些有生命教育价值的教训内容进行合力整合。
b拓宽思维的广度。教师思维的广度指的是某些知识纵向和横向联系的一个范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不能让学生局限于教材,学一知一,学二知二,而应当引导学生善于分析、总结、比较,找出学习的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在另一方面,教室不能违背学习的规律,应将教材视为教学活动的跳板。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思维、启迪学生智慧的过程,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有效合理的使用教材,并不是为了使用而使用,而是将教材作为一个载体,将其作为引导学生思维的素材。教师是师生心灵沟通和交往的媒介,在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要通过教材拓展思维的广度。
c把握好教材的难度。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将教材的难度把握好,就需要充分了解和研究学生对于教材的接受程度,在教学过程中,教材的难度往往不是一个静态定量,而是一个动态变量,不进去绝育教材的本身,还取决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在备课过程中,什么是备教材要备学生,就是要声中把握教材的难易程度,也就是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