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进围绵竹(2 / 2)
梓潼城中的冷包从城头观望敌情,眼看城下旌旗连天,甲光曜日,声势极为骇人。而更令他恐惧的是,无穷无尽的人海中,他认出其中有不少人曾是自己的同袍。这使他头晕目眩,完全兴起不了抵抗的念头,陈冲派潘濬、李恢到城下来劝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当即出城献印。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
梓潼城中的冷包从城头观望敌情,眼看城下旌旗连天,甲光曜日,声势极为骇人。而更令他恐惧的是,无穷无尽的人海中,他认出其中有不少人曾是自己的同袍。这使他头晕目眩,完全兴起不了抵抗的念头,陈冲派潘濬、李恢到城下来劝降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当即出城献印。
至此,除去绵竹守军以外的所有蜀中军团,已全数向汉军投降。而既然扫除了障碍,汉军在梓潼稍做整编,便迅速南下展开,在两日内完成了对绵竹外城的合围。
绵竹顾名思义,因其地滨绵水两岸,多竹,乃命名绵竹。刘焉就任益州牧之初,因遭遇马相黄巾作乱,通道断绝,只能在荆州东界遥控指挥,后来益州从事贾龙率军勘灭马相,将刘焉迎入蜀地,蜀郡仍颇有乱象,刘焉便暂居于绵竹。
恰逢此时,有望气士为刘焉看相,说他此生“遇木则生,遇火则灭”,刘焉颇为信然,并因原州治雒县名带火气,犯他忌讳,便兴起了迁都之念。蜀中诸城中,刘焉以绵竹风景秀丽,依山靠水,其名又与木德相应,心甚喜之,便改定绵竹为州治,后抚纳离叛,务行宽惠,又为王都,至今已有二十二年。而如今绵竹距离上一次遭遇战火,也已经相隔了二十二年。
经过长达二十二年的经营,绵竹已是蜀中当之无愧的第一坚城。内外三十二里长四丈高的城墙都是砖石混合糯米做成的,包围的汉军士卒一眼望过去,青黄的砖墙给人以极大的压迫感,就像是有幽灵在对他们进行冷峻的审视。而其城基周遭因山势而变得复杂崎区的地形,又如同一条无形的毒蛇,将汉卒们的双足缓缓勒住,令人难以四面强攻。
大军完成合围后,陈冲并不急于展开进攻,打到现在,城池的坚固其实已经失去了意义,正如孙策此前对孙绍教育的那样,人是城墙,人是刀剑,眼下蜀中的战事已经完全变成了基于人心之上的战役,而陈冲已占据了完全的上风。故而在军中召开军议时,他也是从这个方面着手的。
参与军议的不止有西府军诸将,自然还有在汉中归顺的潘濬、张鲁,以及各地前来投奔的豪强士子,哪怕如李严、冷包这等方才投降的蜀中降将,也都赫然在座。
人到齐后,军议开始,然而出乎意料的是,陈冲并没有亲自主持会议,而是端坐幕后,令数日前投降的涪县令李恢发言。这令与会众人颇为愕然,心想如此大事,怎会令一个降将主持发言?大家众目相视,又不敢随便议论,都转首去看李恢。
李恢倒也毫不怯场,他出身建宁郡俞元县,姑父爨习是蜀中着名的豪族首领,故而他虽然年轻,却也有几分名气,上来就对众人说道:“陈丞相以神武豪烈,深入巴蜀,飞渡云山,克斩无算,以二月之期,成此不朽之功业,非天命昭昭,人心思汉,岂能有成?可惜仍有丑类,不识顺逆,欲螳臂当车,那也是自取灭亡,将来身死族灭,也怪不得别人。”
说到这,李恢顿了顿,转目望向帐中其余蜀人,方才继续道:“只是城中百姓何辜?竟受人牵连,迫入水火,若当真打起来,刀剑无眼,也不知要累死多少苍生。我知诸位颇有亲友陷在城内,此时正当箭书传信,令其反正来投!若能令绵竹无血开城,岂非是一桩美谈?”
本章完!
如果浏览不正常,请退出浏览器阅读模式。
退出阅读模式,可以使用书架,足迹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