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土地才是国之根本(1 / 2)
酒过三巡,张嵚就把话题从菜品上扯到了户部钱粮失踪事件上去了,并询问徐浩对这件事情怎么看。
这么大批的粮不见了踪影,徐浩认为好查找,一是查粮船和津渡,二是查酒坊。
余音觉得此法可行,接着问道:“那该如何去查呢?”
徐浩笑着说:“既然追查到船入太湖之前的数量都对,那就从太湖查起,百万石粮必须要有存放的地方,湖边所有码头仓库都要摸排一遍,总能找到存粮的地方,到过存粮地方的船只和车辆都要查,附近的津渡也要查,看看有没有船只车辆频繁往来同一津渡,如果有,按着线路再追查,就会发现新的存放点或者转运点,再查市面上哪种酒在大量贩卖,查找酒坊。”
“侯爷,查津渡我理解,查酒坊干什么?”奚若海不解的问道。
“粮食不耐储存,手里有粮,最好是趁现在蝗灾旱灾粮价高时卖出去,再有就是酿酒,酒坊酿的酒越多,需要的粮食就越多。除此之外,就是聚众造反了,否则用不了这么多粮食。”徐浩侃侃而谈。
余音眼神就一亮,徐浩说的没错,就得这么查,不能只盯着那两个仓库。
“侯爷,我也有一个问题请教,因为这一批粮食下落不明,朝廷有几个月没有给军队发饷了,就算追查到了钱粮,也没有时间运到边境了,这事如果解决不好,恐怕……”奚若海话没说完,徐浩也明白他怕的是什么。
沉吟了片刻,徐浩说道:“南粮北运,本来就是逆水行舟,不可取。再加上沿途的损耗,运输途中的消耗等,十去二三,又费时间又浪费粮食,还是改一下方法的好。至于边军的粮草,可以就近购买,用南方出售的钱款补齐费用。至于边军的饷银……”徐浩又沉默了好一会才说:“如果朝廷改变一下税收制度,边军其实是不可能缺钱的,不过今年的饷银可以用军功职位做为奖励。”
于是徐浩又讲了一下如何用职位奖励战功的办法,如何累积战功获得奖励或者其他福利,比如缩短服役期限等办法。今年也可以用饷银来换取各种福利等等,听的奚若海连连点头。
张嵚也趁热打铁问了一下如何才能增加国库的收入和如何减少朝廷开支。
对此徐浩说了一个笼统的概念,改革税法和国家专营。并举了个例子:比如说李大郎是个农民,成年之后,国家给他二十亩永业田,八十亩口分田,他需要交纳八十亩口分田的农税给朝廷,如果李大郎因为各种原因,不能种地了,把那二十亩永业田卖了,逃到洛阳去了,洛阳官员会把他登记为客户,而客户是没有分过土地的,所以他就不会再交农业税,朝廷就会多了八十亩荒地而少了八十亩地的税收了,李大郎用卖地的钱做了个小生意,朝廷不收商税,他钱挣多了,生意也做大了,可是就是不买房不买地,朝廷只能趁着他过个渡口时收几个钱的津渡费用,再后来,他发了大财,给老家去信,让亲戚朋友都把地卖了,去给他帮忙。
于是朝廷又多了几千亩地,少了几千亩地的税收。李大郎钱多了,人手多了,吃饭也要花钱,于是他开始收粮食,只要每斗粮的收购价格比别的粮商高一文钱,时间长了就能控制整个洛阳的粮食收购,到时候,他就能挣更多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