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奔赴少林(2 / 3)
白复仰望少室山,心生敬意。从山南北望,群山雄壮巍峨、层峦叠嶂,状如千叶舒莲。当地有“少室若莲”之说,所以,少室山也被称为“九顶莲花山”。
少室诸峰簇拥起伏、险峭峻拔,如旌旗环伺,似剑戟罗列。三十六峰分别是:连天、紫盖、玉华、白云、药堂、卓剑、紫薇、太阳、少阳、瑞应、天德、来仙、望洛、琼壁、白云、丹砂、檀香、白鹿、白道、石笋、石城、灵隐、清凉、宝珠、钵盂、罗汉、香炉、紫霄、翠华、金牛、迎霞、朝岳、系马、凝碧、宝胜、七佛。
这三十六峰有的拔地而起,有的逶迤延绵,有的象猛虎下山、有的似苍龙卧眠,峡谷参差,溪涧纵横,自古就有“太室如卧龙,少室如凤舞”之说。
主峰连天峰,又名摘星楼,与紫盖峰合称“并玉峰”,为嵩山最高峰。山北五乳峰下就是声威赫赫的少林寺。
这里虽然没有青城山幽静,也没有华山险峻,但却因少林寺而名闻天下。远远望去,在苍翠的密林深处,露出庙宇红墙飞檐一角,让少林寺愈发神秘、庄严。
白复安顿好马匹后,沿着断崖绝壁上一米多宽的石缝,攀铁环、拽钢丝,宛如行走在云端。
一路上,草山苍碧,松海荡漾,云雾苍穹,飘渺临仙。灵霄峡、龙脊峡、连天峡、悬天洞、书册崖、大仙峡、褂冰崖、水帘洞、回音楼等,鬼斧神工、景物天成。
……
少林寺位于嵩山五乳峰下。寺处少室山林中,故得名“少林寺”,意为“深藏于少室山下密林中的寺院”。自古便有“深山藏古寺,碧溪锁少林”之说。
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拓跋宏为安顿来朝传授小乘佛教的印度僧人跋陀,在与都城洛阳相望的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而成。
永平元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后到少林寺开辟译场,在少林寺西台舍利塔设立翻经堂翻译经书。之后,慧光在少林寺弘扬《四分律》等师说。
北魏孝明帝孝昌三年,释迦牟尼佛第二十八代徒菩提达摩来到少林寺,他在跋陀开创的基础上,广集信徒,传授禅宗,东魏孝静帝天平三年传法于慧可,从此禅学在少林寺落迹流传。
南北朝期间,北周武帝采纳还俗沙门卫元嵩删寺减僧的建议,在建德三年下令禁止佛教传流,史称北周武帝灭佛,少林寺毁坏严重。
北周大象二年,北周静帝恢复少林寺,将其改名为陟岵寺。
隋文帝崇佛,复改陟岵寺为少林寺,并赐给少林寺土地一百顷,再加上其他赏赐,少林寺成为拥有百顷良田和庞大寺产的大寺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