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章 韩信定理(2 / 3)
“刘邦真是个豁达大度的英雄,比曹操这等枭雄要强多了。”
想到这里,刘执嘉感慨刘邦的不容易,看看雍齿、燕王臧荼等,再来看这个韩王信,刘邦没有辜负他们,是他们辜负了刘邦的宽容和信任啊!
这么一个只是追逐利益的精明人,竟然被刘邦看中,让他韩国的都城从颍川北迁到晋阳,去镇守与匈奴接壤的边境线。
所以,没有了安稳、却有了无穷大责任,刘邦这让精明的韩王信利益受损的做法,自然就让他心中不平,加上被匈奴包围在马邑时,竟然私下多次派使者向匈奴求和,这自然被发觉了刘邦提防和斥责。
而韩信被变为淮阴侯,并软禁在长安城的前车之鉴,让韩王信担忧刘邦迟早会对自己下手。
于是,韩王信一不做二不休,干脆勾结匈奴造反了。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刘执嘉的记忆里突然现出这样两句诗,不由得无奈地摇摇头。
刘邦这一去,不只是要对付韩王信,更危险的是,还要对付勾结他并且合兵一处正攻打太原的匈奴。
所以,这次刘邦亲自统帅的大军超过了三十万。
而就是这庞大的军队出征,反而更增添了刘执嘉的忧虑——因为,他想起了“韩信定理”,这是刘执嘉自己给命名的。
当初,韩信被变为淮阴侯后,刘邦对这个已经基本解除了威胁的手下有过多次的谈话,而中心话题就是各个将军的带兵能力。
像樊哙这等血勇之将,韩信是打心里看不起的,认为大概也就能统帅两万人以下,而像曹参、周勃等名将,虽然能统帅的兵力各有不同,但韩信的脸上都是不屑的表情。
而这更激发了刘邦的忌惮和不忿。
于是,刘邦半开玩笑地问韩信:“那你认为朕能带多少兵呢?”
韩信在军事领域是个极其自信的人,当然没有这份自信,他也不可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成为刘邦手下的第一将领。
因为军事上的专业自信,所以这一瞬间,韩信忘记了对面的是自己的老板刘邦,是对自己忌惮疑惧的顶头上司,是如今堂堂天子。
所以韩信不假思索地从自己的军事专业领域给出了自己专业的看法:
“陛下最多能带十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