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六章 (15)片子棚帮工(2 / 3)
“一般人就算想接,人家掌柜也不放心给。”
张介宾估算了一下,一捆药材虽然大小轻重不一,可随便一捆也得有二三十斤。普通一斤药材一到三钱,若有损坏,一捆就得赔偿好几两银子,这可是普通人家一年的收入。
若不是信得过,没有哪个药铺敢轻易赊给别人去做。
“老丈,实不相瞒,我此次前来是为购买药材,可身上带的银子不够,想着靠本事挣些钱,您看我的手艺,可能接些贵重药材来做呢?”
张介宾询问道,虽然他对自己手上的功夫很自信,可毕竟是头一次接活,不知道比之这些老师傅又差多少。
老农思考了很久,最后还是摇了摇头:“小伙子,这可不好办,你可知道为何片子棚都叫我们给包圆了?”
“还不是因为本乡本土,大家知根知底,这才放心把这些药材交到我们手上。你若想自己接活来做,得有抵押,有人或店铺作保,不然可没人敢给你们药材。”
就这样,张介宾一般切药一边闲聊,很快就摸清了片子棚运营模式。
原来这些片子棚原先就依赖拆货棚存活。都是祁州本地人搭棚在做,有钱的就合伙做拆货生意,有技术的就切药,没钱没技术的只能跟着做学徒。
百多年过去,当年的拆货棚如今已经成为大药市的各家药铺,而片子棚很多也搬入药铺后面加工。
只有一些技术高超的,以及新入行切药的,还在这搭棚做活。
祁州就这样形成了一个完整体系,药农――零售商――帮商――拆货棚――片子棚――药铺――零售商和顾客。
往大了分就两种,生药和熟药(成药。关键就在药铺环节,药铺之前都是生药贩运和加工。
张介宾就在这片子棚一待就到傍晚闭市,中午和大家一起随便应付的吃了些干粮。
到结算工钱时,老农足足给了张介宾一百文,不止不住的称赞,最后说道:“小伙子,你可真行,明日再来,我分上好药材你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