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李清臣(2 / 3)
“邦直,你真得要替那些人出头说话吗?”
李清臣默然无语。
“邦直,你我相交数十年,虽然现在有了间隙,但情分还在这里。有什么话直管说。”
李清臣忍不住上下打量着老友。想不到几个月时间不见,他的气度似乎大有改变。
“子厚,按理说今年当科试。官家下诏,以国丧期间,下令推迟。科试,国之大事,不可轻废。”
这才是李邦直你前来拜访的真正用意吧。科试,只要科试照旧,遵循“祖宗之法”,录取的都是治经义的人,久而久之,这政事,还是你们说了算。
这就是你们的如意算盘吧。
可惜,你这次遇到的官家,不是一般的天子。
章惇不动声色地答道,“科试,当然照常进行。今年哲庙先帝大行,官家悲痛欲绝,哪有什么心思科试取士。但邦直放心,官家不会轻废这国本。明年,新元初年,气象一新,再行科试。”
李清臣看着章惇那张老谋深算的脸,勉强笑了笑,“那就好。官家仁德,特意下诏把各州来应试的贡士分置洛阳和宋州,供应米布,不为生计发愁。时逢国丧,延迟一年,也是应该的。对于那些贡士们来说,多一年复习功课,还算是件好事。”
说到这里,李清臣沉声问道,“子厚,明春科试,是不是还是如常?”
章惇愣了一下,捋着胡须的手停了,“当然如常啊,难道邦直听到什么风声?”
“有人说,官家不喜四书五经,诗词歌赋,所以科试说是要大改。”
“官家是不喜经义,诗词也不精,但没说要大改。王荆公当年也说要大改,结果改了什么?不过本相猜测,策论上,可能会多加一两篇。邦直,你要是有子侄和晚辈应试,不妨把往年的《东京时报》、《半月杂谈》多看看,有好处。”
李清臣眼睛一亮,拱手道,“真是太好了,多谢子厚。《东京时报》老夫听闻过,可是这《半月杂谈》,很多人说它志大言浮,离经叛道”
章惇看着李清臣,猛然间哈哈大笑起来,却不肯再多说一个字了。
李清臣看着这张熟悉的老脸,突然问道。
“子厚,官家到底许了你什么,让你如此死心塌地?”
章惇那双三角眼一瞪,露出慑人的目光,在李清臣身上转了几圈,然后收了回去。
“官家对老夫说,许我以大宋宰相之尊、百官之首,主持灭夏国的宣政门献俘和太庙祭祀,名存青史,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