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命运多舛(3 / 3)
“你看着给就是了。”某组长敷衍道。
“人宋老师,第一次参与市内阅卷,难免有些紧张。赶紧滚过去看看,并且诗歌本来就不好判定。”某负责人命令道。
主任都发话了,他能怎么办?某组长不情不愿地起身朝年轻的宋老师走了去。
“主任,诗歌怎么就不好评判了?是他们说的写普通题材相对公平一些?”一位并未参与阅卷,仿佛是来实习的老师,不解地问道。
“唉,因为现在的考试都是选拔性的。诗歌当然也能反应一个人的文学水平,但相比起议论文或者记叙文来说,诗歌的写作更看重情感和天赋。上次我和一个朋友聊天的时候还在讨论这个问题,后来我俩达成了共识。通俗来说,诗歌更像是一种文学创作,是情感达到顶点时的产物。”
“这不是更好么?”某老师费解道。
“好,那我问你个问题,在紧张的考场上,有限的时间里,绞尽脑汁堆砌出来的诗歌,是否能够客观的反映一名学生的真实水平呢?”
“这?”
“选拔性考试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尽可能在减少意外的情况下,拉开区分度,公平的选拔出适合进入高等教育的学生。
议论文这种题材不仅能够反映学生的文学水平,对于考生的行文逻辑,课外知识积累等都有一定要求。属于非常考验考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文体,因此议论文往往是出卷人的首选题材。
其次的话,记叙文也很能考验学生的行文能力,细节掌控;想拿高分的话,还需要从记叙的事件中提取出足够惹人眼球,且带有正确价值观的立意,这一点也能够提高考试的区分度,因此记叙文是考试的次选题材。
可诗歌?一来篇幅相对较短。二来也容易产生意外;且又无法像议论文那样反映考生的综合实力,或者像记叙文那样拉高区分度。”
“老大,还是你亲自过来看一下吧。”某组长叫道。
“诗歌也并不是不好评价水平,而是懂诗歌的老师很少,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要有很高的文学素养,这一点基本上不是高级教师是做不好的。走吧,我们过去看看!”某主任仔细阅完整篇文章后,给出了中肯的评价。“55-58,你们看着给吧,高一就能有这种水平,还是不错的。”
“您再看看前面吧。”
“前面?前面怎么了,这孩子不会两个半小时都拿来写这篇诗歌了吧?那就有点得不偿”某主任细细地看着手中的这份试卷,甚至都在扣其中的字眼,手中的红笔放下去,收上来,放下去,收上来,重复了n遍,答卷上因此都多出了若干个红点。
“这是他的一卷得分,我刚刚调出来的。”某组长补充道。
“给6分吧,当是给他这一手字的。”沉吟了半晌,叹了口气,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