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三十 心动应约(2 / 2)
这日适逢礼拜三,因教文史的吴容宽请了病假,就把下午的第一堂课也改成了外语。时值三伏,午休时间比初春开课时,延长了半个时辰。
赵杉督视着学童们伏桌午睡,在满堂的微细鼾声中,度过了一个别样的午间。
下午的外语课完了,还有一堂识字课。赵杉有心要听课,拿了张凳子在最后排一张闲置的桌子上坐着。下午散学时,又有几个学童拿了自造的英文短句来给她瞧。赵杉一张张看过,指错校误,直到日头西斜才罢。
散了学,走出学馆,见门前的轿子换成了一辆罩着黄绸棚四轮马车。赵杉知道这必是杨秀清差来接她的车了。虽是有几分的犹豫,终还是踩了脚凳上去。
马车出了巷子,沿着城中大街,一路往南而去,来到秦淮河岸畔。
自破了江南大营,河岸两侧的兵营陆续搬离,便有城中各处居民迁了过来,尤以新成婚的青年夫妇居多。
新妇们眷恋闺阁,多不怎么出门,又兼着正是炊米烧饭的时候,偌长的四围河堤上不见一个闲杂过客,十分的静谧。
此时波光粼粼的河面上,一大一两艘画舫船停靠在柳荫下。
数十个身穿蓝衫,头戴方巾书生打扮的人立在岸上,赵杉扫视几眼,都是东殿熟面孔的承宣仆射扪。
杨秀清从那艘大的画舫上走出来,他头戴万字巾,身穿蓝色直裰,足蹬青履,手里摇着一把画图题联的纸扇,径向赵杉走来。见她抿嘴直笑,将手里的扇子扔到了侍从手里。牵了她的手,沿河堤走了一段,又上了那艘大的画舫。
舫身主体是两个相连的装着糊纱格栅的木制四角亭,亭顶飞檐翘角,亭柱描金雕龙,亭檐下挂着描画着花竹禽鸟的夹纱灯。
夕阳如画,赵杉站在微翘的站尾,扶着雕花栏杆,又看了会儿“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致,才进了亭郑
亭子的四壁缀着随风皱起的秋香色软纱。两只三足兽形香炉放在左右的花几上,吐着淡淡的檀香气。四壁悬挂着以三国魏晋时的古诗文为题的直幅卷轴,虽是装裱的奇好,但看墨迹都是新写的。除此就是一些琴瑟筝笙等古乐器,摆在两侧的矮桌长案上。
杨秀清问“如何?有一些书里写的古风古貌吧?”
赵杉点头,轻轻一笑道:“有的五六分吧。只是这些东西都是那多宝楼上有的,算不得特别。”
杨秀清用力在她手上握了一握道:“那楼你不过去过一回,就件件记得这么清楚,你这眼里心里能盛下多少东西。”牵她在中间的桌案后的软垫上席地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