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六章 至情至性(1 / 3)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被应天学院的山长古洵称为至情至性之词。
古洵一生致力于教育,桃李遍布天下,在大成王朝的教育界、文界享有极高的声誉,被百姓称为“真山长”。
从这句评价中可以看出古洵的为人,他的心思全在培养人才上,不是靠教育出名获取利益的人。
百姓心中有数,他们的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他们这张嘴不会舌灿莲花,可心中这杆秤却是准准的,绝对不会缺斤少两。
张幼薇也是古洵的学生,将陈彻的几首诗词呈给老师审阅。
“雁丘”、“望月怀古”、“游子吟”、“破阵子”、“太守行”,张幼薇差点将“竹石”也拿出来,好在她忍住了,这首诗被永宁公主拿走冠上自己的名字。
“这是剽窃行为”张幼薇提醒过永宁公主,可永宁公主不以为然,认为陈彻的钱是她的,陈彻的诗词也是她的,张幼薇抗议无效。
无奈的张幼薇只能忍了,将五首诗词呈给古洵,得到古洵的啧啧赞叹:“均为上品啊!”
古洵感叹,特别对“雁丘”一词珍爱十分,反复吟诵几遍,眼中露出晶莹之色。
张幼薇叹道:“当时学生让他加上一个人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岂不是更感人,可他拒绝了!”
古洵叹道:“他拒绝的对,大多数人做不到”顿一下古洵方才说道:“可他做到了。”
张幼薇闻言脸色一变、急忙说道:“老师、永宁公主与陈彻确无私情,学生可以保证。”
古洵说道:“有无私情并不重要了,陈彻入京体现了至情至性,难怪能做出这样的诗词。”
古洵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陈彻入京,许多人从惊诧转为敬佩,特别在张幼薇安排大队人马广泛宣传陈彻拒绝逃走后,许多人转变了立场,从喊杀转为保人。
而在武道中的反响更加强烈,重情重义是武道中人的行事大旗,提起陈彻无一不挑起大拇指、赞声“好汉子”。
白马银枪燕侠燕三少入京,他来只为与陈彻结交,如陈彻被斩,也要在刑场与陈彻喝碗酒送他一程。
据说带着这个想法的武道之人还有很多,他们纷纷赶往上京,只为见陈彻一面。
这个效果是张幼薇想要的,她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不想广泛宣传陈彻的文武之能,他的文武能力越强,想要谋害他的人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