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我的时代!(万更求订阅!)(1 / 5)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27年贺岁档市场也持续火爆中。
《投名状》上映第一周五天拿到八千万票房,第二周口碑渐渐有些滑落,也有些负面评论。
再加上《集结号》周四上映,第二周只拿到5万票房,说是大跳水是毫不为过。
当然,最主要的还是太过压抑了,确实不太适合贺岁档这样的档期。
《集结号》首周4天65万票房,和《投名状》的四天加一晚上的8万相比,差距不大。
虽然有着政府包场的缘故,不过《集结号》也没有《投名状》上映的时候,霸占了所有的排片。
但是,这种大片第一周都会爆,就是爆到什么程度的差别而已了,还得看第二周,看谁更坚挺。
不过,贺岁电影市场有了第三者的搅局,《生死频率》17、19、21、22、23号五天加起来进行了3场点映,现在在网络上依然保持着高口碑。
而且因为之前稍微地捆绑了一下《投名状》做宣传,也得到了一定的曝光度。
光羡传媒也第一次向电影行业展现了自己强大的宣传能力,覆盖全国的电视网宣传轰炸,让《生死频率》的曝光度急速增加,在贺岁档两部大片的夹击之下站稳了脚跟。
虽然宣发成本不高,不过在电视台同样的资源,光羡能以比任何一家影视公司都低的价格拿到。
制作加宣发才一千万成本的片子,竟然被光羡砸出了中等制作宣发才有的声势。
一共48场点映,随着口碑的扩散,市场上也只有《投名状》一部片子,而且点映的电影院都是每个城市最好的几家电影院,又是贺岁档的晚上黄金时间段。
这48场点映,场均人次竟然达到了13人次。
平均每个厅16个座位,也就是说,平均上座率高达81%。
场次少,还是核心地点的电影院的黄金时段,81%的上座率也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了。
62多人看过《生死频率》,票房高达19万。
还没上映,就拿到了19万票房,也是让电影行业的同行们侧目不已。
不过最大的收获还是这62名观众为电影带来的高口碑,以及让电影院看到了《生死频率》的票房潜力,也能给《生死频率》争取到更多的排片,充分利用那2个胶片拷贝。
12月24号,星期一,会议室。
大清早王长天就来到公司,戴着眼镜仔细翻看了驻地发行部门发来的详细数据。
来自全国5多个城市的点映数据,足足十几页那么厚,王长天花了半个小时才仔细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