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 渤海鹰扬 第十二章 众人皆醉(1 / 4)
经过一年多的休养生息,似乎已经告别了那场天下大疫带来的生离死别,也似乎已经远离了黄巾之乱带来的战火纷飞,渤海的近百万民众渐渐恢复了波澜不惊的平淡生活。至少那场正在如火如荼进行的西凉之乱,距离他们实在是遥远了些。
在听说了那位新任太守的偌大名头后,各个阶层的人们更是有着如释重负的轻松。这位赫赫有名的将军,连百万黄巾都可以扫平荡尽,那么有他和他带来的数千精兵强将坐镇渤海,试问又有哪个不开眼的小贼敢于老虎头上搔痒?
没有等到人们额手称庆,一连串的严酷恐怖主义事件便已经教会了他们如何认清事实:居然真的有人敢来寻畔滋事,而且就是在这位太守大人即将到任的途中,便已经开始了在渤海全境肆无忌惮的抢掠行为。
如此公然挑战的行为,不得不令一些有识之士陷入了深思,难道这些人是黄巾余孽,前来故意报复的?毕竟死在那位传奇将军手中的蛾贼只怕连他自己也记不清有多少了!如果是这样,那么渤海的百姓岂非是被殃及池鱼?
也有人天真的认为,如果是来报复的,那么那位太守大人即将到任,这些盗匪目的已达,当然会有如惊弓之鸟般消失得无影无踪。
但是很快,这种可笑的想法便被打得粉碎。当新任太守的先头部队已经马踏渤海,那些胆大包天的盗匪们非但没有丝毫收敛,相反其染指渤海全境的野心更加暴露无遗。
短短十余日内,竟然先后有七八家势力不小的宗族大户被大批神秘盗匪以强攻、欺诈、夜袭等方式攻破门户,其手段之猛烈,本性之贪婪简直令人发指,所有受害者不仅家产被清洗一空,很多男性被剥的一丝不挂,甚至连用来看家护院的猛犬都被扒皮吃肉,最后便是一把火烧光,湮灭一切证据。所过之处,真正做到了鸡犬不留。
终于有人意识到一个可怕的真相,这些盗匪哪里是什么前来报复的黄巾余孽?他们根本是一群穷极了、饿疯了也胆上生毛了的亡命之徒,他们就是一群蝗虫,不将渤海百姓的最后一颗粮食噬尽,便绝不会退却。
虽然这些盗匪不曾胡乱杀人,不曾欺凌妇女,更没有出手劫掠穷苦百姓,但是上千人的强攻暗袭,终会造成不可避免的死伤,加上这帮人神出鬼没,来去无踪,令远近百姓谈虎色变之余,不免众口烁金,飞短流长,直至最后越传越神。有些素来以诚实见称的人甚至坚定不移的声称,看到那些盗匪直接从海面登萍踏波而去。
一时之间,渤海震动,人人自危。值此生死存亡之际,上至士族大家,下至贩夫走卒,无数身份各异、素不相识的渤海百姓异口同声的发出了绝望的哀号:英雄啊英雄!你在哪里?我们需要你!
位于渤海郡治所南皮城内的太守府前,无数满怀殷切希望的人们流连驻足,期盼着英雄的出现。可惜,他们注定要失落而归。所有南皮城内的百姓都可以众口一词的证明,那位传说中的绝世名将,至今也没有踏入城中一步,甚至那位提前到来主理政务的郡丞贾诩也于日前不知所踪,鸿飞冥冥。
各地宗族、豪强、名门、士族派出的如蚁探子也纷纷回报,那支至少两千人的兵马已经神秘消失在修县至东光县数百里的漫长路途之中,连一只蹄印也不曾留下。
地方势力中,悲观的人开始破口大骂,鄙视着某人的名不符实;胆小的人紧急收拾细软,做好了暂时逃离的打算;现实的人,开始收聚徒附部曲,巩固坞堡防务,准备誓死一战。更多贫民百姓,只有回家关紧大门,度日如年的瑟瑟发抖。
那么,这位如今已是毁誉参半的鹰扬中郎将,究竟在做些什么呢?
如果有人能够穿越茂密的林木,避过无数的暗桩,就会发现在修县附近一处人迹罕至的大森林中央的空地上,不知何时已经修筑起宽广的营地,不仅两千鹰巢精兵尽数隐藏于此,同时还有一支又一支百余人的小股部队正在悄然开来,令驻守于此的兵马不断壮大。
将帐之中,数十名各级将领正在忙得不可开交。各种颜色的小旗在临时制造的巨型沙盘模型移形换位,无数支手指在悬挂的地图上戳来捣去。一名名斥候往来不绝,递过一份份最新情报,传令兵们行走如风,直叫得声嘶力竭。
帐外更是一片人喧马嘶,各兵种的士兵正在杀气腾腾的厉兵秣马,随便准备操刀子砍人。各种各样的粗言秽语也弥漫在整个营地,仿佛是野兽们进食前的兴奋咆哮。一股凛烈的森然杀机,将营地周边的所有飞禽走兽惊得远遁无踪。
任何见到此情此景的人,都会毫不怀疑的认为,这支可怕的军队正准备向一支十万大军发起决死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