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一代天骄——第二十三章:西北的军阀(6)(2 / 4)
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铁矿石,关中的著名铁矿大体分布在南边,延庆诸州只有几座很小的铁矿,这些铁矿开采困难不说,矿石质量也很成问题。
当然可以对外采购,铁器和铁矿石之间那悬殊的差价使得运输成本基本上不算太大问题。但是以州府原本便很困难的财政现状而言,用黄澄澄的铜钱去买黑不溜秋的石头,李彬和秦固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要知道,现在延庆宥夏四州所需的全部粮食还在依赖进口,有限的资金不可能投入到这种匪夷所思的采购当中去。^^ucom首发^^
在调研期结束后,李文革开始了对八路军厢兵司的改革。
广顺三年七月十二,李文革向厢兵司下达整编命令,调整了厢兵团编制,将厢兵团整编为杂役营、运输营、预备营三个营,撤消了铁工营、木工营及兵工营编制。整个厢兵甲团由原先的七千余人缩编为三千三百人上下。
被撤编的三个营,李文革成立了三个新的组织来进行管理和经营,他们分别是铁工合作社、木工合作社和兵工合作社。
李文革拉来了因为谋求公路运输独家经营权未果而满腹牢骚的陈哲,鼓动他入股铁工合作社,李文革慷慨地表示,丰林山铁工合作社可以以陈家的姓氏命名。叫做陈氏铁工合作社,而未来铁工合作社生产的所有民用铁器都由陈家经营买卖。条件是陈家必须承担炼铁技术的开发和铁矿石采购的费用,以此作为股本参与铁工合作社的经营。
相比起垄断公路地运输权,未来的铁器垄断买卖一下子吸引住了陈哲。尽管这种炼铁技术开发地模式闻所未闻,其中也蕴含着无尽的商业风险,但是陈哲还是被其潜在的商业前景所打动----要知道,铁工合作社目前有将近八百人在工作,这些人手工生产出来地铁器每个月是个不小的数目,仅政府采购一项就足以形成流水(原先铁制农具制造是由李彬的政府拨款,在未来将把这部分拨款变为政府采购)。陈哲知道,李文革现在的地盘不比以往,未来仅延庆两州的农用铁具采购就足以值回成本。
陈家的商队四处奔走。从关中南部带回铁矿石所需要付出的仅仅是运输成本,那些极难炼制地石头在当地商人的眼睛里不过是些废物,是大宗粮食货物贸易的“添头”而已。\\\\\
只有对于那些经验丰富地铁匠而言,铁矿石才是能挣来衣食的宝贝。但在这个时代,集团作业的铁匠是没有的,手工作业模式都是自行解决铁矿石地需求,这就导致了这种资源的产品虽然昂贵并且被管制,但其资源本身却罕有人问津。
陈氏铁工合作社采取股份制模式,陈哲一次性投入两万缗钱作为基础股本,未来则以大量的免费铁矿石折抵股本,陈家占有合作社六成股份。而八路军方面则由购置曹主事刘衡代表军方参与经营。持有三成股份。比较特别的是,祖霖个人以技术入股的模式持有合作社一成股份。
李文革以同样的模式处理了木工合作社----这是一个拥有一千五百人的大型企业。目前这个企业的主要盈利模式是造船和造四轮马车,其他农具收入只算小头,对于这个企业,陈哲地财力不够,只得又拉上了三家商号,每家只占一成股份,而刘衡持有五成股份,祖霖仍旧是一成。
兵工合作社就特殊些了,这个合作社地产品都是兵器甲胄盾牌等军用物资,暂时不能允许民间参股。李文革把这个军工企业直接编制在了厢兵司下面,与厢兵甲团平级,任命刘衡权知兵工合作社事。
另外一个得到李文革财政倾斜的就是陈抟地道观,这个丰林山上的最古怪的建筑一直令周正裕腹诽不已。
冶铁也罢,造船也好,哪怕祖霖拿着公家的经费修水坝,周正裕将军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容忍了----那毕竟是正事。
然而那个华山来的牛鼻子---他竟然公然在山上烧汞炼丹,用的竟是军费……
是可忍孰不可忍!
偏偏李文革下了严令,无论军中财政如何紧张,这牛鼻子的“经费”一文不许少全部要给齐,另外,这老道的全部要求一项都不许拖延迟误----包括他要求全山上下掏茅房……
七月十五,丰林书院召开了第一次教师联席会议,李文革“大祭酒”主持了这次会议。=&nbsucom首发==
这次会议形成了一个决议,后来被称为“七月决议”或“丙戌议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