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1章 永明岛(4)(2 / 2)
朱由榔的船队离开打狗向北,路过大员未停,而是直接去了马沙沟。
马沙沟离魍港已经很近,是一条淡水溪的入海口,有不算大的冲击平原,在朱由榔的军队前来之前已经有汉人在这里开荒。
在马沙沟驻扎的团长名叫李二愣,24岁,广西人,也是朱由榔的商队收留的流民,是格物学院讲武堂第一批学员,毕业后被派到梧州府的一个田庄招募团练。
“少爷,马沙沟这边有不少汉民开荒的田地,大多是泉州过来的汉人,他们每年过来耕种以后就离开,到收获的时候再过来。这样一来,我们屯田的地方就没多少上等田了,所以我们这边种了大量的玉米和番薯。”李二愣向朱由榔汇报说道。
“嗯,因地制宜这很好,这些人在此地种的稻谷收获后也未必一定要带回泉州,到时候我们出银子购买也是一样”
马沙沟的情况和打狗不太一样,但练兵的效果差不多,要说区别,李二愣的步兵营有专门的长矛连,而且训练很有章法,这是因为李二愣手下有个连长是用长矛的高手。
在马沙沟只停留了四天朱由榔就要离开,准备前往魍港。
离开之前,朱由榔安排李二愣一定要找到适合建设盐场的地方,他确定后世的布袋盐场应该离李二愣部驻地不远,布袋盐场可比高雄盐场名气大多了,因为布袋盐场海水含盐量高达35‰以上,约等于长江口外的7倍多,是我国含盐度最高的水域之一。
魍港,现在网上资料这样描述:明朝称北港,亦作蚊港、茅港、莽港,清朝时期又将魍港称为笨港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其实学术界对明代魍港的位置目前还没有定论,有兴趣的可以看看江树生译注的《热兰遮城日志》、吕理政等主编的《经纬福尔摩沙:16--19世纪西方人绘制台湾相关地图》、曹永和的《明代台湾渔业志略》、洪英圣《话说乾隆台湾堪舆图》等书,以及《明代福建海防图》《台湾全图》(乾隆21--24年制等,对魍港的位置争论很多。要说明这些问题,1万字也解决不了。本书所有的地名、位置,是以《福建海防图》为主结合其他一些著述进行推断而来,也未必对。
魍港就在澎湖的对面,这个绝没问题,这里曾是林凤、林道乾等海盗的基地之一,郑芝龙在被朝廷招抚之前在这里经营多年。郑芝龙受抚之后,163年福建旱灾更为严重,“谷价腾涌,斗米百钱,饥殍载道,死亡横野”,出现了大批的无业游民,社会动荡不安。郑芝龙向福建巡抚熊文灿建议,招募饥民到台&湾去垦荒,每人给银三两,三人给牛一头,用海船载他们到台&湾进行垦殖,这些人也大多在魍港扎根,所以,魍港此时有大量的汉人。
实际上,荷兰人在台&湾早期并没有对汉人的命令权,而是利用汉人和高山族人对其他原住民进行打压和盘剥。
“情况怎么样?”朱由榔一下船,就对到岸边来迎接的朱松等人问道。朱松等人实际上刚带兵掌控魍港十来天。
“还好,所有来人都已经安顿好了,部队分5个地方扎营,团部和随队来的各类人员都住在郑芝龙原来的大院子里。”朱松部是扩编的加强团,由5个整编营和团部机关组成。
“当地人情绪怎么样?”
“还算安稳。这里大部人对郑家还是感恩的,所以对我们的到来肯定有敌对情绪。但我们到来之后没侵占他们的田地和财产,只是把郑家留守的人赶走了,所以,他们也没采取什么过激行动,目前来看还算可控。”
对于这里的情况,朱由榔在派兵之前就有全面的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做了反复推演并制定了应对方案。
“没有发生冲突吗?”
“就是驱赶郑家人的时候,有部分人跟着起哄,郑家人离开后就没再发生冲突。”
“嗯,还不错。你来之前我就专门交代过你,魍港今年没有垦荒任务,工作重点就是进行治理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