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复东流(1 / 3)
春日景和,比丘尼妙音应姑母王太后之邀进后宫随便走走。迎面走来的一个宫妃头戴珠冠,身穿锦绣,系着百褶罗裙,莲步轻移,转眼就到了放生池边。妙音见了,按常礼要拜她。那妃子麟趾生风,立刻过来扶起她,抓住她的手说道:“如今宫中妇女相见,只行执手礼,无需拜的。”说着便拉着她的手,三步两步就登上了半山亭,梅香沏茶,桃花开果盘,两人就这样聊了起来。
妃子姓周,小字玉娘,如今在在宫中的封号是瑾贵妃。贵妃是一位很好说话的少妇,她听说妙音俗家姓王,又问过是太后的长兄之女,叙过年齿,比自己小三岁,就直接叫她“大妹妹”。妙音不过是个十三四岁的少女,出家的缘由也仅仅是她的父亲国舅王疆不愿意她出嫁到任何一家,包括姑母太后王鬘嫁的皇家。
今上讳盈,是刘明王朝的第三代皇帝。太祖政君,本是微末之身,家贫无依,就娶了一个带着牛羊私奔来的鲜卑女子。谁曾想,那胡女竟然是一位公主。单于无子,膝下仅此一女。此女跟了汉子,当年生了儿子,取名为“观音奴”。就这样,观音奴成了单于。政君在汉揭竿而起,在儿子一国的助力下,成了刘明王朝的开国之君。观音奴在父亲的国家游历的时候看上了一个汉女,并为了她留在了刘明的京城,此后鲜卑和刘明都是汉人的天下。
那位汉女生下了当今圣上兰芝,在观音奴殡天以后,就成了王太后,把小字“蛮娘”改做“鬘”字,从此就是菩萨头上的花鬘了。王鬘是一位改革家,她并不在乎自己是男是女,只在意她的新政是否可以实行。如今市面上流行的金错刀就是她的改革成果。太后不喜奢华也不爱打扮,就连皇上的龙袍也不许他拖到地上,更别说宫妃们的日常用度了。
今上兰芝是一位仁君,他每日里勤勤恳恳,从来不让任何政务搁置,就连小到宫女的衣服开线了这样的琐事也要亲自拿出针线包给她缝好。他敬重他的母亲,但总觉得母亲的新政过于不近人情。孝子无违,也只能自己加班,维持着人心安定。朝臣们觉得他过于罪在朕躬以至于芝兰玉树一样的容资总是如同玉山倾倒那样阴晴不定,这种样子就像是佛经中的孔雀,随时随地要吃人的。他们私下里叫他孔雀大明王,传到乡野就被百姓们立了庙给供上了。
直到那一天,皇后即位,孔雀大明王遇到了他的大鹏金翅鸟也就安定下来了。皇后是吴郡富春人,她是家中嫡长,可惜身为女性也就未被宗庙立嗣。她闺名叫“伯虎”,配上她那圆脸的长相以及地支每一柱都是“寅”,看起来和某种大型肉食性猫科动物并不怎么有差别。一开始,王太后坚决不许她进他们刘明的皇宫。可是兰芝偏偏在这件事上执拗得很,突然就不孝顺了。孙皇后入宫的时候,带来了她的闺中好友,也就是现在正剖橘子给妙音吃的周贵妃。
“大妹妹打哪儿来?可见过太后了。”
“刚从太后宫里出来,叫来见过了玉姐姐,在姐姐宫里宿一宿,明儿用过了早饭再叫庙里的师父来领了去。”
“可怜妹妹小小年纪,要去伴那青灯古佛,长路漫漫可怎么熬。国舅竟也忍心!”
“我倒觉得没什么不好。表哥已经给我加封了不少虚名,也御赐了这许多身外之物。妹子这样的年纪,活活羡煞庙里的老师傅们,也不可说不圆满。”
“可终究比不得在家的欢乐。”
“但也多几分清净自在。”
“妹妹平时在山里作什么消遣?”
“自幼和祖姑羲之真人学过几笔草书,只我自己不爱这个,便同姨娘恺之真人学了丹青。平日里闲了,就试一试外祖母元叹真人传的琴。山中岁月,不过尔尔。”
“听起来,妹妹外家是玄门世家,怎么大舅母嫁了儒生,国舅又叫妹妹学佛?”
“这我就不知道了。父亲大人总是这样一鸣惊人,或有前世未了因,明不明白的,也不怎么打紧。”
“妹妹这话,到真真是一个佛门中人了。不满妹妹,我在闺中时家父也曾请了蔡老娘娘教我学琴。只我出门得早,方传了《普庵咒》就应了宫中的差事。如今也不得闲,再没碰过瑶琴。”
“听外祖母说过,蔡老娘娘是她老人家的授业恩师,如此算来,姐姐竟是我的师叔了。师叔在上,容小侄拜一拜。”
“这可不敢当。我是在家人,出嫁从夫。只这般容我叫你一声‘大妹妹’,也是承你看得起了。”
“出家人不分男女,是妹妹的不是,还望玉姐姐海涵。”
“快别说这话,原是亲戚,再说就生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