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耕战结合(1 / 3)
不过姜玮下一句话就让张亦隆觉得非常惊讶了,“不过,我建议您募兵不宜过千。”
“不宜过千?你是说要走精兵路线?”张亦隆能想到的答案只有这一个,至于说什么钱粮问题,至少在最近几个月,都不是问题,相信姜玮也了解这一点。
“大人,”姜玮抱了抱拳,“这只是我个人的愚见。大人要是在塞外草原上建功立业,这苏木沁板申可不是什么好地方。”
说着,姜玮用手指了指北方,“苏木沁板申离归化城太近了。”
张亦隆深以为然,“还有呢?”
“要是大人在三十年前来苏木沁板申,这里还能支撑起一支军队,现在是真的不行了,大人要是真想的话,只能去太平堡了。”姜玮的手又指向西边,“太平堡不仅是土默川上经济最发达的板申,同时也是手工业最发达的,苏木沁板申原有的工匠有一大半都跑到太平堡去了。”
张亦隆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只是说:“就算你这理由没错,可一千人和两千人又有什么区别呢?”
“现在正是春耕时节,苏木沁板申中大多都是农民或是佃户,大人重金招募二千余人,苏木沁板申的春耕必然要受到影响,没有足够的军粮何谈成军?”姜玮说的很实在。
张亦隆一笑,“这事好办,我可以让士卒上午在家耕田,午时回营吃饭,下午和晚上训练,为了保证耕田效率,我还可以无偿借给他们耕牛。再不行,我还可以组织长夫队去帮着耕地。”
姜玮有些目瞪口呆,苦笑着抱拳施礼:“大人英明!”
“行了,拍马屁这种事就省了,现在快到饭点了,你留下和我一起吃饭吧。募兵的事,你有什么想法?”张亦隆高声叫进来一个侍立在书房外的侍女,让她通知厨房把饭开到这里来。
“大人请看。”姜玮从袖子中抽出一个纸卷递了过来。
张亦隆展开一看,上面写的是募兵告示,写得简洁明了,招募壮丁,安家费银20两,经点验合格者月饷4两,每人一年可得饷粮12石,绝不克扣,按时关饷。
张亦隆看了看,本来还想加上个服役年限和其他福利,想了想还是算了,先按这个标准看看能募来多少壮丁吧。
福利太多恐怕会招来一些游手好闲之人,张亦隆时刻记得无论是戚继光还是曾国藩都十分恐惧自己的部队中混入游手好闲的无赖,张亦隆算不上十分恐惧,毕竟有政治工作这一法宝在手,可能省一事为何还多事?
至于说混入其中的原明军逃兵和军户,胡新明原来也想着一一挑出,可从目前来看,真要全挑出来的话,恐怕会影响募兵的数量。而且这些好歹接受过一些军事训练的人如果能真正的隔入自己的新军,将极大的缩短新军的训练时间。
说到底,张亦隆也好,胡新明也罢,所知的都是如何组织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如何训练他们,如何将他们带上战场并赢得胜利。
但现在是明末的塞外草原,怎么样武装一支17世纪初的军队,如何训练他们并带领他们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穿越三人组心中都没有十分的把握。
特别是现在还无法制造出于硕设计的新式火器,一切都只能依赖冷兵器的时候,过度排斥明军逃兵和军户可能并不明智。
更何况,张亦隆在心中还有着一个想法,就算是只依赖着有限的热兵器和成熟的冷兵器,难道就不能在野战中击败蒙古骑兵吗?
要知道现在的蒙古骑兵早就不是那支重骑兵占40%的征服者之师了,现在的蒙古骑兵就是一支少量精锐带领着一大群武装牧民四处劫掠的轻弓骑部队。从历史资料来看,一支训练有效、士气高昂的步卒方阵完全可以击败缺乏冲击型重骑兵的轻弓骑兵,因为步兵弓箭手在使用弓箭与轻弓骑兵对射时是有绝对优势的,步卒对抗轻弓骑兵最大的劣势只在于胜利后无法实施追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