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加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3 / 4)
而刘钧在信中也很清楚的表明了郧阳镇这些钱粮的来源,与湖广商人们一起筹资建立的应城盐场,吸引了不少商人们的资金,只要皇帝能够下旨允许郧镇开办应城盐场,并能给予一定量的盐引,那么应城盐场以后每年都能取得不少的资金,甚至在关键时候,还能以盐场向商人们借款。
此外刘钧也把他通过发行奖券进行筹饷的新举措也说明了,刘钧告诉皇帝,通过这种抽奖劝捐,能大大提高百姓们的助饷捐款积极性,打破以往难以筹款的困局。而通过自办军械作坊,也既能节省大笔的军械采购费,同时也能使得军械质量更有保障。
总之,刘钧向皇帝保证,只要皇帝能够给予足够的支持,以后郧阳镇五万兵马的军饷郧阳可以自筹,不花朝廷一分一厘,就能养朝廷五万精锐。
这提议,让崇祯怦然心动。
他要给予的只是几道旨意而已,不花费国库一分银子,就能让刘钧筹措到养兵军费。虽然这样的做法,史无前例,而且一开先例,很有可能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可崇祯现在面对朝廷财政的困局,确实焦头烂额了,郧镇一年能省下二百万两银子,甚至还可能有几十万两的进项,这一进一出的相差,确实让崇祯心动了。
当然,最最重要的是,刘钧在信中还向崇祯做了一项承诺,待平定淮西的流匪后,他请命统领郧镇新军北上辽东抗虏。
仅这一句,就让崇祯心里对郧镇未来不可控的担忧尽去了。
崇祯想着,等年底平灭了江北的流匪,然后就调梅之焕刘钧等将帅北上,再出关外,平虏复辽,收复失地。
而且刘钧最后还向皇帝请求。让皇帝派出最信任的宦官前往郧阳总监郧镇兵马,并分别监督盐场军械坊。
刘钧知道就算他自己不提这个,皇帝也肯定会派出官宦来监督的,与其被动的让皇帝派人来,不如他主动的请求,如此一来虽然最后结果没有改变,可在皇帝的心中却是完全不同了。
果然,崇祯对于刘钧的这个请求,真的是相当高兴。这个刘钧,行事磊落啊。居然还主动请求派总监监督兵马。还请派太监去监督盐场军械坊,看来他是心中坦荡,根本不怕有人监管。
这个刘继业,总能为朕分忧,既有能力又有忠心,天下臣子若都如刘继业这般,朕何愁流匪不平建虏不灭,大明不中兴崇祯激动的大声道,听的傅山连忙把头低下。这话若是传出去,那刘钧还不得成天下官员公敌
崇祯是那种比较容易冲动的皇帝,一旦感动起来,那真是恨不得掏心掏肺。而一旦感觉被骗后,又恨不得把对方打入十八层地狱。现在他就觉得刘钧这样的臣子,真的是太忠心了。他想要重赏刘钧,可是没钱。总不能拿刘钧送来的银子又打赏回去吧。
王承恩,去把朕的那套金甲戎衣,还有蕃国进贡的孔雀裘。还有周皇后给朕亲自缝的那件披风,袁妃织的那条腰带,田妃纳的那双靴子,都拿来,朕要把它们赐给镇南侯。
陛下,这可是皇后她们亲自为陛下做的啊。
朕知道,这些东西包含着皇后与两位爱妃的一片心意,十分珍贵。正因珍贵,朕才要将之赐给镇南侯,以示朕的心意。
傅山在一边也感觉相当的惊叹,崇祯又给傅山赐下御马两匹,并留傅山在宫中用膳。
这顿御膳吃的并不算轻松,陪着皇帝吃饭,小心谨慎,严守礼仪,不敢有半点造次,而且饭菜也并不怎么样。虽然这一顿,膳金是十多两。
在宫中,就算是皇帝的御膳,也一样是要算钱的。崇祯每天的御膳膳金是三十六两,皇宫里每天要供应一万五千人以上的膳食。大明有宦官数万人,不过有许多宦官在南京皇陵等其它地方,在宫中的宦官有不下万人,而宫女也达到数千的规模。
崇祯的皇帝膳每天三十六两,一月一千四十六两,皇后膳则每天十一两五钱,每月三百三十五两,贵妃一月一百六十两,皇太子膳则一月一百五十四两九钱。定王永王两位皇子,每月一百二十两膳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