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我的就是我的,朝廷的还是我的(2 / 3)
刘阁老担心的不无问题,不过这方面我已经想到解决方法,我们制定一个食盐最低收购价,限定盐商承包盐务后,从盐民手里收购的盐。不能低于这个最低价格,以保护制盐的灶户百姓。同时,我们也设定一个食盐最高销售价格,规定承包商人们的盐不能超出这个售价。
这条件他们愿意答应刘宗周觉得不对劲。高出一千万块的承包价。现在还有这样的限制,那他们靠什么赚钱,或者说,他们为何肯答应这么苛刻的条件。
我已经与他们初步谈过了。他们愿意全盘接受这样的条件,并把所有的条件写进承包契约中。一旦他们违约,三百万保证金就会被没收。承包资格取消。刘钧转头对皇帝解释道,陛下,现在朝廷之所以一年才收两百万盐税,原因就在于上下贪腐,官商勾结,加之私盐泛滥,这才使得朝廷收不到盐税。实际上,就算承包盐务一年上缴一千二百万的税,他们依然起码还能有三百万以上的利润。一年三百万块的利润,虽然要垫付不少资金,可也是个很划算的买卖了。
一千二百万,这可与原来计划中的两千万相差不少。吴甡皱眉道。他其实心里已经动心了,但他觉得,刘钧所谓的承包商,肯定就是刘钧自己。如今谁不知道,大明最有钱的人就是刘钧,四海银行江南钱庄东印度公司,东南制造局,应城盐场等,哪一个不是刘钧的产业或者他参与的产业。
虽然表面上这些产业,都是挂在其它人名下,但事实如何,谁不清楚。
一千二百万并不少,两千万只是预计,并不一定能收到。而且这两千万就算能达成预期目标,可中间还得扣除各项成本,更别说,从上到下,肯定会有许多火耗漂没之类的。而这一千二百万可是妥妥的净入,并且只要同意,立马就有三百万入帐。
吴甡笑了笑,越发确定了刘钧才是这个盐务承包商的幕后之人。
承包盐务可并没这么简单,朝廷现在的盐是纲盐制,有窝单盐引,盐商们手里的窝单可是永久持有的,还可以世袭。另外,朝廷历年来,超发了许多盐引,许多盐商手里都握着大把盐引没能兑换到盐,现在把盐务承包给某一批商人,那朝廷怎么向这些人交待
刘钧也笑了,大明的盐商们这些年赚的盆满钵满,最大的原因就是大明的这个纲盐制。他们占据了盐专卖权,拥有垄断权还是世袭的,各个占有一个销售区,先垄断市场,再官商勾结,通过种种舞弊手段,最后坑了朝廷和百姓,自己赚的盆满钵满的。
而现在刘钧的这个承包商计划,实际上也一样是这种纲盐制,不过更厉害的是,原来是有许多承包商,但现在刘钧要整个承包了,完全整个市场的垄断。
但刘钧的这个计划还是有吸引力的,就在于刘钧要把地方上的官吏们,和那些盐政系统的人全甩开了,不跟他们玩,把利润分出部份直接给朝廷,然后自己来经营整个盐务,独家垄断整个盐专卖市场,胃口更大,出的条件也更高。
阁老,大明每年消耗的盐起码有六百多万引,那可是二十亿左右斤的盐。朝廷的盐税是每斤盐抽税二分二银,折算一下,若是二十亿斤盐都抽到税,那是多少近四千万两银子,换算下,就是八千万块银元。可实际上,朝廷每年的盐税才不到两百万块。这些盐商,完全就是群吸血虫,从朝廷吸走了太多血,一个个富的流油。难道朝廷还要继续维持他们的利益,好让他们继续吸大明的血
四千万两的盐税虽有些夸张,可依然让吴甡等人说不出反驳的话来。
一年两百万块的盐税,确实让人难以忍受。
他们若是也能拿出一年一千二百万的盐税上缴,那这个承包权可以给他们。但是,这些人会吗不会,那还跟他们客气什么朝廷可以不追究他们以前污的那些钱,可若他们还不肯满足见好就收,那谁敢伸手,谁敢跳,就砍谁的手打断他的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