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有人要反(4 / 5)
嘿,这当官还要倒贴,也算是本朝一大奇观了,前元古人,估计也是后无来者了。李邦华笑道。
是啊。倪元路也觉得有些好笑。不过倒贴的还不止衙门的清理亏空,现在朝廷还要追究过去五年的欠税。
其中就包括官员们拥有的田产赋税,按朝廷的新规定,要追究官员们拥有的田产的五年未交欠税。
这意味着皇帝是真正要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制度,所有的勋戚官绅都不再享受优免特权。不但以后不能享受这特权,甚至在此五年前的,也都要追缴。
按皇帝的话说,过去勋贵官绅们无视朝廷法令,违律不纳税,这种行为需要更正。
你家有不少田产吧这回五年的一起补交,得出点血啊。李邦华道。
家里有两万多亩地吧,按现在朝廷规定的每亩每年补征一斗粮的税,五年就是一万石粮了。
倪元路苦笑了一下,正是一万石粮,按一石粮两块银元折银,需补交两万块银元。
正常的田赋是没这么高的,大约在三十税一左右。不过补税并不是只补田税,还得补差役,地方的丁银差派等等。总之加起来,以及各种火耗等,最终是要按每亩十税一这个比例补征的。最终定的是每亩一斗,又远没达到全国平均田地亩产一石五这个数字。
倪元路家也是个大地主了,家里两万多亩地,五年补税得交两万块银元。
这个补缴不算少,但若是理性的来看待,也没什么过份的。就如官衙清理亏空一样,虽然明面上官员得自己掏腰包补上,但实际上当官的。就算再清廉的,一般各种收入加一起也不会少了,多数还是能够补的上的。
而让官员乡绅们补缴五年的田赋,就算是按十分之一的份额来补,相比下历年的优免少交的税赋,补交五年的也不会伤筋动骨。
毕竟要补缴的都是前朝宗室勋贵官绅们,普通的小老百姓,并不需要补缴,也就不受影响。而在前朝能享受到优免待遇的。哪个不是家境富裕非官即富的大族
倪元路这次衙门的补亏空和家里田地的补欠缴,加起来足有七万块银元。很大一笔钱,但相比于他为官多年,在任的各种收入。还有家里田地的收入,出血是出血,但还伤不了筋也动不了骨。
正常来说,他是不愿意拿出这样一大笔银子来的。
谁都愿意往自己腰包里装银子。谁愿意往外掏啊。可新朝律法规定,没法违抗。你自己不主动的补亏空补欠缴,那就会有朝廷的官吏来追缴。到时就得下狱坐监,抄家补欠。
李邦华老家是江西的,江西那地方是大明人口排名前三的省份,地少人多,因此江西的商人多,移民多,进士举人多。李邦华家里田产不多,需要补缴的倒不算多。
好在陛下给所有官吏加了一倍薪水,要不然,以后这官都不知道要怎么当了。
加一倍,也没多少啊。
正二品的左都御史,月俸也不过六十一石禄米。而一个七品的知县,月俸更只有七石五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