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4章 被逼的(2 / 3)
大家不要有什么担忧嘛,朝廷都是为了大家着想。你们村里的情况我们也看到了,深山之中,道路不通,田地极少。村民世代居住这里,日子一直过的很穷困。出趟山,都得走四五十里山路,平时买个盐巴,都得走半天路,太不方便了,尤其是田少。
村里一百多户人,人口过千,但平均每人还不到一亩田地,一年到头,连个温饱都混不到。村里的男娃,二十多岁娶不到媳妇的多的是,下山村都穷出名了,别的村庄一听说是下山村的人,都不肯让媒婆进门。
下山村的老少爷们听着公差们的这番话,都不好意思的低下头,他们说的是实话。
穷思变,变则通。现在就有一个好机会在大家的眼前嘛,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朝廷在关外开疆拓土,打下了大片的土地。辽北你们晓得吧,就是在辽西辽东的北面,我们山东从登莱出海,坐船过了渤海湾到了辽东半岛旅顺,一路往北,就是辽北了。那里跟辽河两岸一样,都是一往无际的大平原,不跟我们这里都是山一样,到了那边,想看个山都难,全是平地,而且水也丰富。
公差描绘了一遍松嫩平原,这些都是他从上面发下的资料中得知的,但也说的似模似样。
你们也不用担心怎么过去,朝廷会负责。愿意去的,先到官府登记,然后朝廷会给你们安排。到时我们一个县里的都排在一起,等到明年开了春,准备好了,就一起出发。朝廷会给你们准备车马,准备路上的粮食,甚至还会派兵护送,还会安排大夫跟随,还提供帐篷,保证路上顺利安全。
等到了那边,你们也不用担心。到时我们一个县的移民都安排到一场,到了那边,就建一个乡,我们沂水县的,到了那边,就都分在一个乡。那边也会有人帮我们建好屯堡庄子,头一年,大家都是合在一起垦荒,互相帮助,一起盖房子建庄子,修水利。
等我们一年后适应下来了,屯庄村子建好了,到时大家再各过各的。自己开垦自己的田地,只要大家肯下力,田地还不有的是。放心,朝廷还会给我们提供耕牛挽马农具种子等租借。
新开垦的田地,头三年还免税。
愿意移民去辽北的,朝廷还每户发放二十块安家费,还提供一百块无息贷款。
听到官差说的这么好,大家都不由的动了心。
下山村确实太穷了,以往大家天天呆在山里头,还不怎么觉得。今年跟着县里安排出去修路,也算开阔了点眼界,见识了下外面的世界,才发现,跟青州其它的百姓比起来,他们确实相差太远了。
只不过,辽北终究很远,要飘洋过海先去辽东,再往北。这个北,也不知道是北到哪里,大家还担心胡虏,听说辽北以前是蒙古和女真人的地盘,大家去了,他们愿意吗
吃早饭的时候,魏山的父亲看着儿子,家里的早饭是薯条粉丝,煮了一大锅,一家人吃的很开心。
魏山父亲问,大娃,你是怎么想的,辽北真有这么好
朝廷是这么说的,我相信朝廷。魏山放下筷子跟父亲说道,爹,你看现在的朝廷,新皇继位后,我们的日子是不是好过了许多以前官府年年下来收粮加税,咱们哪过个一天好日子。你看现在,朝廷减租减息,官府不但不来加征,而且还来组织我们去修路赚钱。以前我们也去修过路修城城池,哪回不是自备干粮,哪还有钱拿
如今这朝廷跟以前大明不一样,爹,你看外面,到处一片兴盛景象。我在青岛,更是热闹的不得了。我是真的不愿意继续呆在这小山村里,可在外面也终究只能给别人揽工扛活,现在朝廷打了新疆土,给愿意迁去的人分田授地,这样的好事,哪能错过。
魏山父亲的目光落到妻子身边,老妻头发半白,牙齿也掉了两个。你怎么想
魏山母亲道,我们妇道人家哪个懂那些,在这山里头呆了一辈子,不晓得外面的世界。不过若是去了辽北真的有官差说的那么好,就去。她想的比较朴素,只知道自己四个儿子还都没讨媳妇,家里也拿不出讨媳妇的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