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我要《三国演义》的版权…(1 / 4)
朱元璋此条禁令,看似荒诞不经,难以理解,实则另有原因。
最大的原因,那就是朱元璋出身寒微,疑心极重,动不动就怀疑官员是不是真心为自己干活,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搞几把文字狱过过瘾。
比如翰林编修高启作诗“小犬隔墙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朱元璋一看,好嘛,这不是骂我是狗吗?
于是,高启被腰斩。
又比如中书詹希原给太学写匾额,“太学门”三个字,其中的“门”字少了最后一勾。
詹希原是个书法大家,觉得这样写舒坦,艺术。
可朱元璋看了,你写的是这啥字?
门不是门?
岂不是阻碍我招纳贤才吗?
推出去,斩了!
看吧,艺术创作也是要冒风险的。
再比如北平府学训导赵伯宁《长寿表》中写了句“垂子孙而作则”,福州府学训导林伯璟《贺冬表》些写了句“仪则天下”,桂林府学训导蒋质的《正旦贺表》写了句“建中作则”,就因为“则”音同“贼”,朱元璋认为这些人在骂自己,咒自己,一律杀了。
对活着的人搞搞文字狱也就罢了,朱元璋对死了的人也不放过。
洪武二年,朱元璋下令将孟子牌位撤出孔庙位。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下令删减《孟子》,像是“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等言词,明显不尊重帝王,一律删了。
删完一看,好了,书少了三分之一,以后你们读书人,背书也轻松点。
朱元璋在禁锢文人思想的同时,也没有放松对民间思想的压制,所以才出-台了“但有学唱的,割了舌头”等内容的禁令。
文人思想不活跃,民间思想也不敢动弹。市场需求弱,卖书卖不出去,民间书坊发展很是缓慢。
事实上,明代初期,书坊最发达的地方并不是京师,像是国子监、太医院、经厂等官刻,也就给朝廷办差或印刷个教材,谈不上多大规模。
福建建宁府,具体来说,是建宁府辖区内,闽北武夷山脚下的建阳,那才是明初的“印刷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