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为王前驱(3 / 3)
其实从后世来看,这些都是一些跟容易就能推出来的常识,但放在当下,用这样清晰明白的话语将其罗列开来,当真是极其不容易的。
卢植听了之后都忍不住暗中叫好,随后他对周毅说道:
“如此四败之策,可以写成书信上报朝廷,若是能够传遍天下,天下各州郡消灭黄巾,皆有公衡之功也。”
周毅点头笑了笑:“学生这就命人写下来。”
听了周毅的见解,卢植终于彻底放下心来。
趁着黄巾过冬,这面的卢植轻松抵达了武安,在洛水之畔驻扎,周毅则是穿过漳水,弛过大名,在阳平郡元城镇守。
其实不同于周毅表面对黄巾的不屑,在他心中,他还是比较认可黄巾起义中的某些精神的。
俗话说事不过三,如果大泽乡只是中国农民造反史上的偶然的话,那么黄巾起义无疑是坐实了中国古代底层人民具有浓烈的反抗精神。
农民起义不是军阀造反,军阀造反是为了个人权利,而农民起义则是被逼无奈之后的愤然反击。
这一点,真的并不是每个民族都具备的。
相反的例子可以借鉴隔壁的阿三,身居得天独厚的环境外加开伯尔山口这样的天险,却屡次被波斯、马其顿、希腊、大月、突厥、蒙古等十几个民族先后征服。
而且所有的征服者都做过这里的统治者,唯独原先的土着成了最底层的种姓,更加讽刺的是,这种制度到周毅原先生活的时代还依旧存在。
从这种经历上看,周毅不得不暗道一声造反万岁。
中华文明能够持续五千年而从不中断,其中突出的一点便是中华民族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敌人都敢拿起武器进行反抗,五千年前是这样,五千年后照样是这样。
但是眼下,那大贤良师虽然替后世精神注入了血性,但放在当下来看此人显然又是一个点着了火而无法控制它的人。
张角本心或许不错,但是眼下的场景无疑证明,黄巾之乱注定只能为王前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