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关于“内招”的酒宴(2)(2 / 2)
王英武去吧台算账,一算,花了一百四十五元。在当时来说,实在是不少了。
从酒店出来,王英武没有忘记他拎兜里的三条“江帆”牌香烟。三条烟,姜仁甲,赵永安,魏刚,每人一条。那是真够大方的了。
1985年的1月24日,云兴乡的中小学都举办了有证民办老师参加内招学习的选拔考试。
1月26日,被选拔的人员名单公布出来了。中学的榜单上,沈丽菲和魏明赫然在榜。分校的郭淑敏和杨亮名落孙山。郭淑敏不大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只怪自己考的分数低。杨亮百分之六七十知道考试的“奥妙”,但他对此也是无可奈何。
沈丽菲和魏明的背景情况,已几乎不是什么秘密了。主校有四名老师考上了,情形和沈魏二人的差不多。中学的六名人员,是县里给的名额。
1月28日,云兴中学的六名民办教师,去海青县里参加内招培训学习了。
民办教师内招考试学习的事,让杨亮受了些刺激,情绪很低沉和烦躁。张才平听说后,主动骑车去杨亮家,去安慰了杨亮一下。
按照刘淑芹的意思,在1985年春节前,就找人向李红家提亲,把儿子才平的婚事订下来。但张才平不同意,尽管张才平的心里也很着急。他向母亲说,现在还不了解李红家里人的意见。贸然行事,怕把事情办砸了。等开学后,和李红沟通一下再说。也不差这一个寒假。
刘淑芹听后,觉得儿子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就没有再催促。
两个多月的寒假,确实很漫长。张才平想,这好时光不能白白的浪费掉。干点啥呢?看书,写诗,写文章。张才平想好后,就开始行动。他骑车到县里的新华书店,买回了一套中国古典小说四大名著。弟弟张才林和妹妹张才娟看大哥买回了新书,都乐坏了。还没等张才平看,他俩一人一本,先看上了。张才平见此,也很高兴。就嘱咐他俩,看书时加小心,别把书弄坏了。
整个冬天,张才平的父母基本没啥事,重要的事,就是卖公粮和剩余的粮食。现在,公粮卖完了,剩余的粮食也卖完了。今年自家的收成很不错,所种的大豆、玉米、甜菜共计收入了四千三百多块钱。在往年,在别人家,这笔钱还不是纯收入,还要拿出一笔“农业税”和一笔“提留款”钱。村上会计给的票子上是六百五十三快钱。如果去除这笔钱,张才平家全年的收入才有三千多块钱。而今年,当收农业税和提留款的工作人员去张才平家收款时,张家只交了173元钱。这是因为用张才平的民办工资顶的。张才平仅上了半年的班,工资是48元。
48元,在张贵和刘淑芹的眼里,那是相当的不少了。要知道,一斤黄豆才5角5分,一袋食盐才2角钱。
刘淑芹在心里乐的不得了,儿子长大了,有出息了,能挣钱了,能替家里分担负担了。张贵也非常高兴,在外逢人就讲,自己儿子能挣钱了。
张才平心里也很自豪,认为自己的书没有白读。既体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又报答了父母的养育之恩。
张才平在上学的时候,就喜欢学习语文,爱读一些文学的书籍。已经看过中国古典文学的四大名著,但从前是借别人的书看的。那时他对书的内容的理解也是很肤浅的。现在,自己亲自拥有了这套书,由于年龄的增长,阅读能力的增强,此时,故书重读,自然是温故知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