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再临扬州(1 / 1)
天宝五载(746年的春天,李白坐着运河上的船,沿运河南下直达扬州。在扬州的瓜洲渡,李白为他的族叔中书舍人李贲所接待。他们一同游览了齐浣所开凿的新运河。据《旧唐书·齐浣传》记载,齐浣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迁润州刺史,充江南东道采访处置使。润州北界隔吴江,至瓜步沙尾,纡汇六十里,船绕瓜步,多为风涛之所漂损。(齐浣乃移其漕路,于京口塘下直渡江二十里,又开伊娄河二十五里,即达扬子县。自是免漂损之灾,岁减脚钱数十万。又立伊娄埭,官收其课,迄今利济焉”。李白因念齐公之功而作《题瓜洲新河饯族叔舍人贲》诗,对“齐公凿新河,万古流不绝。丰功利生人,天地同朽灭”作了歌颂,并对李贲的热情招待表示感谢。
李白在扬州住了几日,与当地的官员和朋友赋诗饮酒。临别时写了一首《广陵赠别》诗表示惜别:
玉瓶沽美酒,数里送君还。
系马垂杨下,衔杯大道间。
天边看绿水,海上见青山。
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过了大江之后,江南岸便是镇江京口,李白在此游览了长江中的焦山。松寥山在焦山之东的长江中,又名海门山。由于是在江雾中,松寥山在江中若隐若现,有如仙境,故为李白所赞赏。他写了一首《焦山望松寥山》,对松寥山展开了浪漫的想象:
石壁望松寥,宛然在碧霄。
安得五彩虹,驾天作长桥。
仙人如爱我,举手来相招。
离开了镇江后,李白乘船路经润州丹阳县(丹阳本云阳旧地。他看见一艘艘大船,拉着从南方收购来的太湖石,要通过运河运向长安。唐玄宗从开元末年就开始崇信道教,沉湎酒色,不理朝政,享乐腐化。统治集团中的皇亲国戚、王公权贵,甚至于宦官都开始大修楼堂馆所,扩展园圃苑囿,大建花园假山。这就需要大量的太湖石。他们从南方收罗石头,再用大船通过运河运到京城。这与北宋末年的花石纲差不多。李白曾对这种腐败风气写诗讽刺道:“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四李白看到,那些赤背光脚的船工在河畔吃力地拉纤,连干净的水都喝不上,碗中有一半泥浆。而天气正值夏日,赤日炎炎,热得他们汗流浃背。船工们想把一块大石拉到河边的船上,可是石头太大、太重,怎么也拉不上河滩。目睹于此,李白含泪写下了一首悲歌《丁都护歌》。歌曰:
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
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
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
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
万人凿盘石,无由达江浒。
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
《丁都护歌》是一首乐府诗中的曲调,原辞曲“其声哀切”,此用其辞调悲苦。李白这首拟乐府只用其声哀苦之意,与丁都护本事无关,当是船夫所唱的音乐曲调名。李白的旧题乐府,常常是只借用一个乐府诗的题目或部分意义,所写内容大多是现实内容,与乐府旧题内容无关。这是李白旧题乐府诗的特征之一。萧士赟说:“太白乐府,每篇必\ufffc栝一事而作。”其说甚是。那么此诗\ufffc括的是什么事呢?萧士赟在其注中引了两个事件,一个是秦始皇开凿金陵秦淮河,以断王气之事,又引唐史,说天宝年间韦坚开凿运河引淮水至长安广运潭之事。凿通运河本是好事,与李白此诗无关,有关的是朝廷通过开凿运河“江南征发甚繁”之事。唐天宝年间,唐玄宗高枕安卧、贪图享受,朝廷上下大兴建筑宫室园林之风。当是之时,李白在江南丹阳所见到的船夫运江南大石(奇石之事,为之伤叹不已,而作此诗。
此诗写丹阳百姓拖船运石之苦,诗中表达了李白对劳动人民的关切和同情。云阳,天宝之后改名为丹阳。“云阳上征去”,上征即逆流而上,郭沫若说:“揣诗意,当是采取太湖石,由运河北运,故言‘云阳上征’。”(《李白与杜甫》郭说近是。“饶商贾”是说,云阳是一个南北水陆交通的枢纽,商贾众多。在这里李白见到一群拖船的船夫,在夏日炎炎之时拉纤北上,口渴之时,喝的是泥浆一样浑浊的水,唱着《都护歌》音调谱成的凄苦悲哀的拉纤歌。李白见此状,不禁泪流如雨。李白好用比喻,如不说是炎炎夏日,而说是“吴牛喘月时”;不说唱的是拉纤的悲歌,而说是“都护歌”。不但形象生动,而且符合南方的风情,又有深厚的历史感,还紧扣乐府题意。但这些船夫拉的是什么东西呢?原来他们是要将一块巨石拉到江边的船上。因为这块石头太大、太重了,他们无法将石头由江岸拉到河滩边,再拉上船去。芒砀,并非是芒砀山,而是极言石头之大的形容词。面对着船夫如此悲惨之状,诗人遂发出“掩泪悲千古”之叹。
《唐宋诗醇》卷四说:“落笔沉痛,含意深远,此李诗之近杜者。”相对杜甫来说,李白关于人民疾苦的诗要少一些,因此这首诗就显得特别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