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眉州之行(1 / 1)
李白之所以在青衣江上写“影入平羌江水流”,是因为去眉州收账,同行的还有大明寺的慈元和尚。
那日李客叫过李白,对他一番交代,这样那样说了好久,出一次门不容易,没个三年五载是回不来的,十年八年也是常有的事,“另外,你顺便去眉州帮我收几笔账吧”。
去每周收账,是李客安排的出远门前的一次小试。孩子要出远门了,家长也不知道孩子能不能吃苦,就先去个不远不近的地方,收个账,把钱送回家,孩子要是精神状态还行,那过两天再出远门也不耽误事,要是喊苦喊累,那这个远门就可以不用出了。
李白要去收的,也有一些卖出去货物的应收账款,更多的则是放出去的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李客是个大商人,手上余钱不少,一般都会想着让钱生钱,开个钱庄票号太招摇了,毕竟祖上是遭了罪出逃到西域的,如今迁回内地才十余年,也没有跟官府结成很硬的关系,最好的办法,是把钱借给寺庙,让寺庙当个中间商,自己从中赚一些利息就好了。
而唐朝的寺庙,不仅仅是个宗教机构,也是个民政机构、还是个金融机构。
寺庙它是有土地田产的,可以自给自足养活僧人,遇上天灾,还可以救济灾民,平日里也可以接济流离失所的人,还有正常赶路的人,借个宿、蹭两顿饭,有钱的给点香火钱,没钱的佛家慈悲为怀,自然都会行个方便。
寺庙,严格来说是,是寺庙的僧人,是不用交税的。这在当时,竟成了一桩生意,买卖度牒,国家分配的度牒很少,想要获得僧侣身份而不用交税的人很多,僧多粥少,度牒的价格被几十万钱一张,却仍供不应求,不少官员因此大发横财。
再加上香火钱,僧人亦不抽烟、不喝酒,吃的是青菜豆腐,于是寺庙总能有些闲钱,遇上附近的农民买种子买肥料缺钱,就拿点前出来给农民应个急,慢慢的,范围扩大了,寺庙就显示出它的金融属性了。
李白他们水路换骑马,再换水路,走了大半个月,终于到眉州了。
每周,西汉时属临邛,当年临邛有个打铁的,巨有钱,叫卓王孙,卓王孙有个女儿,巨好看,叫卓文君……
当时李客刚说完到眉州收账,李白便满口答应,“吾愿前往!”
没错,李客安排李白来收账,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雅州临近卓文君的家乡。但是更重要的原因,是要让李白对经营钱财、运作经济搞搞清楚。
李客是一个心思缜密并且极富远见、格局很高的人,他知道儿子李白的文章才华已有一定水平,将来必能有一定造诣,现如今已经跟着赵蕤老师学了这么几年的纵横之术、政治权谋,但是目前对生意、对经营、对经济,却缺乏了解,而且也不怎么感兴趣,不像李寻和李常,都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好几年了。
正好此番慈元和尚去每周收账,就让李白跟着去,增加一些阅历,尤其是经济方面的阅历,搞清楚了经济上的一些基本问题,日后若是有机会主政一方,也好政治、经济两手都能抓才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