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1 / 4)
第三十二
出于对父亲的信任,田文虽不懂,但也没有多问,告别父亲后就回到了县衙。
也许是早上父亲和徐主薄打过招呼,徐主薄并没有问田文这一整天都去干嘛了,而是问他和父亲聊了些什么。
田文回答道“我父亲说,公文他送过去了,可是又叫我不要问有没有送到”
田文看不懂父亲这么做的原因,干脆以问代答,询问起徐主薄。
徐主薄闻言也是一愣,思索片刻后,叹息一声,释然道“你爹,可要比我们所有人都有担当,对郭家也是仁至义尽了”
徐主薄言毕,也不多说什么,转身回了自己的书房,写下一份书信,让李家老大送往郭府。
在一旁看着的田文突然有些懂了。
那一纸公文,本来就不是什么重要的东西,就像早上他和郭老爷说的那样,徐主薄随时可以重新写一份。
但说到底,这是一份责任,徐主薄之所以写下这纸公文,发往河州,就是因为南县担不起这个责任,想要给他送出去。
郭老爷想要暗中取走公文,是想为了保住文延庆的前途,要将这份责任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留在南县。
可是,郭老爷却想要从田文手中拿走这份公文,目的,其实是要田文做挡箭牌,因为事后一旦有人追查起来,田文必定难辞其咎。
说轻点是渎职,判个流放。说重点,就是拦截官府公文,是要杀头的。
而且,田文当时要是真的将公文交给了郭廉,他就相当于上了郭廉的贼船,以后只能和他一起隐瞒,连反悔的机会都没有。
因为一旦反悔,就是出尔反尔;田家又有郭家的人情债,反悔是忘恩负义;而且郭老爷有了那一纸公文作为把柄,田文也不敢将这事告诉徐主薄。于公,那是渎职,于私,他辜负了徐主薄的信任,背叛了田家和县衙众人几代人的恩情,要知道,前面他们可是一起替田武擦的屁股。
想到这,田文不由得惊出一身冷汗,这些商贾真的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图,自己不知不觉间差点小命不保,还要落得个里外不是人。要不是田文因为元殊的事心有不愤,给拒绝了,就着了郭廉的道。
而父亲知道这一切后,也看清了郭廉的意图,但他还是为了还郭家当年的恩情,甘愿钻进郭廉的圈套,可是他也不能辜负县衙里的徐主薄等人,所以,父亲才会说,公文他已经送出去的,还要众人不要过问送没送到。
这样一来,无论是送到还是没送到,都已经不重要了。父亲已经担下了所有的责任,以后无论是郭家文延庆这里出了事,还是县衙这边被问责,都是他田墉的责任。
这就是徐主薄所说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