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千疮百孔的校事府,暗部(2 / 3)
近日与江宁一二秀才陈武循、张纯及鸡鸣寺僧,看花作诗,有小桃园杂咏24首,此其刊物流布在外者,谨呈御览。因其不与交游,不能知其底蕴。谨据所得实奏。”
短短几句,信息已相当可观,明确回复了皇帝所要知道有关熊赐履的种种疑问,言简意赅。康熙对曹寅的办差效率非常满意。
康熙的密探来自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这些人可以直接向皇帝呈递密折。
大到辖区内的民政、军事、官吏任免、谋反叛乱,小到气候好坏、钱粮米价、街谈巷议,都是康熙想要知道的内容。
密折避开了公开、繁琐的官样文章,无疑给康熙提供了知晓天下事的第一手资料。
正是由于密折的私密性,皇帝和群臣一对一的直接对话,群臣一方面可以直言进谏,另一方面又可广开言路,大臣们相互牵制,对自己的权力和职责有所敬畏,进一步加强了皇权。
而且凡密折奏事之人,必是康熙的宠臣,群臣为了获取皇帝的信任,自然勤勉于政,献媚君上,君主专制也得以强化。
康熙一朝,密折奏事的官员有100多人,
如果没有心腹耳目定期奏报,康熙高居庙堂之上,根本无从知道各地的真实状况,仅靠六次南巡是远远不够的。
清初的统治者还有“反清复明”势力的威胁,比如“朱三太子”朱慈焕,他是前明皇帝唯不幸存的儿子,本来以化名在教书,但在1708年,浙江等地多起骚动都假借朱三太子之名而起。
曹寅、李煦在密折中都及时奏报了重要信息,做到了防微杜渐,让康熙倍感安心,但做这些刺探阴私之事很容易遭到清算,
一般情况下,各州县都有一至二人专门从事侦察间谍活动的胥吏。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而后又有雍正设立“粘杆处”,相比明朝雍容华贵的“锦衣卫”,“粘杆处”这个名字起的有些不伦不类,用今天比较通俗的话来解释,“粘杆”就是捉蜻蜓,捕飞虫,湖边垂钓的意思,
那么,一个原本应该是捉虫捕鸟的农业部门,为什么能演变成清朝最强大的特务组织?
康熙四十八年,爱新觉罗·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已经从贝勒晋升到了亲王,
这也意味着他离那个炙手可热的皇帝大位越来越近,诸多皇子对皇位的竞争也已经到了白热化的阶段,皇位之争非常凶险,不是你弄死我,就是弄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