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叛逆的少年(1 / 23)
第一节三世同堂
改名后不久,王阳明小朋友开始说话了。
自宋明以来,在科举考试中,四书五经是官方指定的教科书。老师教的书,学生学的课,考官出的题,学生答的卷,都必须始于《四书五经》,忠于《四书五经》。王家是世儒之家,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四书五经更是其必修课,几乎每天必读。
王伦王老先生经常把王阳明小朋友带在身边,一边吟诗诵经,一边颐弄儿孙。
就在王阳明小朋友改名不久后的一天,老先生正在一边沉思,一边吟诗:“大学之道,在于明明德,在于明明德,在于明明德,(不断重复---------”。一旁的王阳明小朋友一听就急了,爷爷怎么这么笨呀,这句话他都已经吟诵了无数遍了,怎么还记不得呀!实在憋不住,于是他就接着爷爷的话脱口而出:
“在于明明德,在于止于至善”。王老先生一听一下怔住了,随即大叫“吾儿能言矣!吾儿能言矣!”
贵人语迟,贵人语迟。
王老先生惊喜地看着孙儿询问其故,“吾儿之前不能言语,怎么突然之间就会背诵诗文了呢?”
王阳明小朋友随即答道:“闻祖读时已默记矣!”
以前我不会说话的时候,常常听你吟诵,听多了便记下来了。
自从王阳明小朋友会说话以后就不得了了,他生性好奇,满脑子的话,好像要把之前5年不会说话的债要回来。经常缠着大人们问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也不难,只不过足以让大人们顾左右而言他。
比如:为什么黄瓜不是黄色的?植物是吃什么长大的?大熊猫的孩子为什么不叫小熊猫?
又比如:八层楼高还是七层楼高?为什么雄鸡每天几乎都会按时叫人起床?
诸如此类的问题。
王伦王老先生被问得不胜其烦后又不厌其烦。
王华王状元(当时还不是状元被问得不胜其烦后又懒得理他。
声音在屋子里关久了,放出来就要大声呐喊。
他生性好动,看到路边的树都要踢上几脚。爷爷爱抚琴,他总是觉得爷爷琴上的弦应该少几根,过了几天王老先生发现自己的琴弦断了几根;爷爷在院子里栽了一些竹子,他总觉得竹子应该少掉几棵,过了几天王老先生发现自己的竹子被砍了几棵。王老先生爱孙心切,只能用爱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儿孙不解供耕织!
他总觉得吃饭的时候不应该专心吃饭,应该一边吃一边玩;他总觉得墙上不应该这么干净,应该涂点什么上去;总觉得院子里的树不应该站着不动,应该摇它几下;总觉得绿油油的苗地里应该踏上几脚;总觉得邻居的小孩欠揍------------。
他总是觉得爷爷的书应该少几页,过了几天王老先生发现自己的书少了几页,过几天他又觉得不过瘾,父亲的书也应该少几页,把黑手伸到了父亲的地盘上。刚开始王华对儿子还耐心的教育,后来就直接棍棒伺候。
王伦王老先生在接到孙子的诉讼后,总是语重心长的教育儿子,要君子动口不动手。然后再用道理好好爱孙子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