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天下才子(1 / 14)
在刑部工作期间,王主事除了每天上班复查案件,审理案件,干好这些本职工作之外,平时还有很多业余爱好。比如拉上湛若水、李梦阳等去游游山,玩玩水呀,经常干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事;或者干脆找李东阳、李梦阳等去切磋一下书法呀,李东阳、李梦阳等人是经常被人请去题字写碑的,那个年代大家都用毛笔写字,朝廷里随便拎出一个人来都是书法家;或者去找兵部的人骑骑马、射射箭呀,王主事射箭那可是万里挑一的好手,如果参加奥运会绝对可以拿冠军;或者去找乔宇等下下棋呀,据说巅峰时期的乔宇三年之内没有遇到过敌手,只到遇到不是巅峰时期的乔宇;或者被王状元拉去参加李东阳、谢迁、刘健的家庭聚会呀什么的,李东阳、刘健是王状元的朋友,谢迁是王家的远方亲戚。
这些人非同小可!
李东阳、谢迁、刘健是当时大明王朝的大管家,帮助皇帝管理天下大事,是位高权重的内阁三重臣,李公谋,谢公断,刘公侃。李东阳善于谋划,谢迁善于决断,刘健善于宣传,三人各自发挥所长,把大明王朝打理的井井有条的。
李梦阳是文坛巨子,是古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是明朝著名前七子之首。
乔宇是晋中三杰之一,文章写得非常好,是北方的文苑之魁。关键是乔宇还懂兵法,在平叛朱宸濠的叛乱中还立有守望之功。
人际关系就是生产关系。王阳明有如此深厚的社会背景,再加上他德才兼备,看来他的前途是一片光明!
但是在这些娱乐活动中,搞得最有声有色的还是文化运动。
大明有限公司利用科举考试几乎把天下读书人一网打尽了,这些人到了京城以后闲不住,整天在寻找可以弄出点响动的东西,你鼓捣点思想,我搬弄点理念。柴米油盐已经看不上了,谈必琴棋书画,论必仁义礼智。
你有你的主张,我有我的主义;你有你的思想,我有我的理念。一言不合就干仗。理念之争,思想论战在他们那儿就是家常便饭。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16世纪影响大明王朝的这场文化之争!阵容相当豪华,场面非常宏大!
第一个出场的是我们李东阳同志!
李东阳同志领秀文坛4余年,是不折不扣的文坛盟主。
李东阳同志首先是文学家,他是茶陵诗派的代表人物,是台阁派向茶陵派过渡的推动者。台阁体最初讲的是一种书法字体,大致相当于现在的楷书,由何人创立众说纷纭,由何人兴起众口一致。是由明初老沈家一家子(沈度、沈粲、沈藻发扬光大的,这种书法讲究工工整整,一横一竖,一撇一捺。
工整中透露着峰丽,中正中透露着厚重。
促使它风行一时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首先,统治阶级喜欢。朱元璋和朱棣两父子对台阁体情有独钟,沈度同志多次参加科技考试,被科举考试欺负得抬不起头,屡战屡败,后来因为台阁体书法写得好,老朱干脆不要他考试了,直接到朝廷里做官。(其实如果是在现在,沈度同志也不用去当公务员,他去卖字就可以赚得盆满钵满。所以有一技之长,退可以求温饱,进可以求辉煌。随后台阁体书法逐渐演变成一种官方书法,凡是写公文必须用台阁体。甚至在考试中,如果台阁体写的不好,文章写得再好也会被干掉。
到了朱棣时代,由于写《永乐大典》的需要,朱棣更是把台阁体推到了山顶上,公开在全国大量招募台阁体高手。
其次,台阁体书法方方正正,笔画清晰,容易识别。这个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如果我们叫一个写狂草的人去写公文,估计接到公文的人第一时间就要研究一下公文上写的是什么字,字研究好了,事情也耽误了,谁之罪?
其实台阁最初的原形是房子,就是宫廷建筑中的尚书台,后来引申为官府的代名词!
这就是台阁体书法的前世今生!
那为什么台阁体后来就演化成了一种文学样式呢?
我们说有这样的官方书法,就必须有一种与之匹配的官方文学,门当户对是我们人类的一种审美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