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友好(1 / 2)
《华倭友好条约》,俗称《二十一条》。其中规定,本州北部以现有实控线为界,常陆纳入泰华。南九州岛隼人复国,连同周围诸小岛几百座,号雄曦。
但其恐遭和人报复,于签约三日后去国号,以雄曦郡身份加入泰华四海道。倭国每年需向泰华纳岁币,合粮五十万石,布十五万匹。沿海各港开放为通商口岸,双方互通有无,睦邻友好。
藤原宇合看着“睦邻友好”四字,扎得眼睛一阵刺痛,此条约单看前二十条,只能令自己大口吐血。好在这二十一条画龙点睛,指明在双方尚不了解期间,藤原氏为彼此沟通了解贡献甚巨,因此大和朝廷应将越后、上野、下野、下总、武藏五国,封赐藤原,以做邦交缓冲之用,避免战火重燃。
藤原宇合也是一位能人,其文采不输于名满天下,却已故去的长屋王。此时细细品味这句“避免战火重燃”,宇合不禁会心一笑,老朋友还是惦念旧情,将武藏这块产铜之地给了自己,有了铸币之利,轻易便可富甲天下。只是言语之间,对天皇陛下多有恫吓,让自己这做臣下的,稍感不妥。
南方的四国岛,也应派人去接手一下,泰华国主之意,是将此岛开辟为自由贸易的典范,所有税赋,藤原氏应得七成,以慰这些为和平奔走之人,鞠躬尽瘁之心。
宇合心满意足,一脸灿烂的朝千里、至信鞠了一躬,表达了藤原氏最衷心的感谢,与最崇高的敬意,随即示意皇侍用印,此条约正式生效。
九州岛及附属岛屿,位于倭国西南,为日本列岛第三大岛,面积四万多平方公里。其维度大致与江苏一致,年平均温度十六度,雨量丰沛,是泰华目前唯一位于温带、亚热带的国土。
北部的筑紫平原为水稻高产区,其余地方多山,可开辟梯田,种植蔬菜、果树。作为大岛,四面临海,渔获和农畜饲养都很可观。
琼浦港,处于九州西岸,镰仓时代始称长崎,是后世吃过核弹的地方。此处东依金比罗山,西为岩谷山,周围有火山围绕,浦上川、中岛川流经,颇具形胜之像。全年无霜期超两百四十天,沉降海岸,海湾深入陆地八公里,水深大部分超过十米。
港口外侧,岛屿散布,形成自然防波屏障,为一天然良港。运输规模庞大的泰华第三舰队,便将母港选在了此处。
最为重要的是,第三舰队乘机占据了对马岛,此岛扼鲸海、华海咽喉,左右海峡窄小,极易封锁,是不折不扣的水上险关。此后来自海路的南唐移民,不必再忍受长达月余的颠簸长途,而是可以逐步分流,将其大部充填雄曦郡,再一步步向北而去。
有人欢喜,便有人忧愁。原九州六十余万和人,昼夜不息,大部被迁往北境。其中十万青壮,专为铺设铁路,发去玄武道丹水郡,自丹水向西,只要泰华之土,便有他们一路辛勤的身影。
原居雄曦的隼人遗民,旦夕之间翻身为主,期间虽也有徇私旧仇的个例,死了数百倭人,但大多数在札幌隼人委员会的统筹下,平和的告别过往,成为了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