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年龄(1 / 2)
罗修最后也没算亏待那些自带帐篷还啃了一个星期压缩饼干的参赛选手们,他从这场超级真人秀的盈利里拿出一部分,邀请了他们参加《火星救援》在纽约无线电城音乐厅的全球首映活动,每个人还获得了一个电影中火星车的1:64模型。尽管大家现在已经知道差点把自己折腾没的真人秀可能只是一个世纪大骗局,但得到如此有纪念意义的补偿后都变得比报名参加选拔时更加兴奋。
尤其是别出心裁的纪念品更让他们满意,这辆精美的火星车模型是由合金制成,光是拿在手里就能感受到沉甸甸的分量,合金的质感是塑料材质完全无法比拟,充分显示了主办方满满的诚意。
只不过这些善良的志愿者们都不知道,罗修找了记者专门报道此事,还特别给火星车模型来了几张特写,并在第二天发起火星车模型的众筹预售,定价15美元,不爽不要买……
姑且不论罗修到处坑人钱的事情,《火星救援》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除了前期成功的宣传营销外,电影本身过硬的质量也获得了市场的赞誉。
大部分观众对电影的认可,并不只是因为绮丽的火星景观、男主的坚强意志,或者是全世界为了救一个人而努力的感人场景,他们很多是被电影里所展现出的触手可及的未来所吸引。
有观众坦言,电影里所有的科学技术似乎都能在并不遥远的未来就能够实现,这让他在观看时更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会不自觉地将自己带入到男主角的角色中去。一场电影下来,每个观众都获得了极佳的体验感。
这就是罗修和艾玛坚持在现实科技的基础上为电影进行背景设定的目的,《火星救援》所有的技术和设备都是能在现实里找到原型的。一般来说,科幻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而他们则是将现实搬进了科幻里。这样的结果就是让电影的情节更能让人信服,影评家们夸奖《火星救援》并非《星球大战》那样的太空歌剧,而是一部足够严谨的纪录片!
最终,这部罗修为大男主的电影获得了33亿美元的全球票房,略微超过艾玛主演的《地心引力》,续写了两人的票房神话。媒体已经用“创造奇迹的夫妻”来形容他们,并在宣称哪怕只是拍摄两人吃饭聊天的电影,都能获得想象不到的票房。
不过这部硬核科幻片也不是没有槽点,被数十万网友票选第一的不合理剧情是“把一只哈士奇独自关在家里,居然没有拆家”。
二哈发现自己把火星车模型卖15美元还是太便宜那帮黑粉了……
-------------------------------------
仅仅过了一个月,媒体就见证了什么叫吃着饭聊着天顺便看看彗星,然后就把票房挣了。
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的《彗星来的那一夜》赶在暑假的最后一个月上映,有着奖项的加持以及前作《这个男人来自地球》的火爆口碑,电影上映前就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同时,霍格沃茨魔法学院的小巫师们时隔多年后再次重聚也是极大的卖点,罗修还以“挑战逻辑极限”作为宣传口号,吸引更多的悬疑推理迷走进影院。
也许是上天眷顾了艾玛,但也可能是神一时想不开帮了罗修,在电影首映的那一天,一颗绚丽的大彗星拖着壮观的彗尾划过北半球夏季的星空,成为了二十一世纪以来北半球最具观赏性的彗星,上一次如此壮观的彗星景象还要追溯到1997年海尔波普彗星的回归。
在有心人的炒作下,这颗被科学家命名为新智的彗星在一时之间成为了全球最热门的话题,68年一次的相遇将这个天文现象描绘得浪漫无比,连带《彗星来的那一夜》也成为了所有人关注的焦点。
这下哪怕是对科幻电影不感兴趣的人都坐不住了,他们纷纷涌入电影院想要看看这部和彗星有关的电影到底是在说什么,然后纷纷被极度烧脑的情节所折服。正如罗修之前说的那样,没有酷炫的视觉特效,但却让人看到了真正的科幻,也了解到了科幻电影竟然能让人感到恐怖与诡异。
特别是有人在观影后的分析中提到了无数很容易被忽略的小细节,例如破碎的玻璃杯、不同的照片数字、不同的盒子的随机物件、甚至于相差极大的人物性格等等,哪怕是看过电影的人看到这些细思极恐的点评后都觉得后背发凉,发现自己没注意到这些细节后赶紧又去电影院二刷求证。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彗星来的那一夜》取得了4亿美元的票房。虽然这是罗修和艾玛成绩最差的一部电影,但如果考虑到几乎为零的制作成本,这部电影的投资回报比恐怖得吓人,被誉为以小博大的最佳典范。同时,这部让人看了头皮发麻的电影还获得了极高的影评人口碑,烂番茄指数始终维持在88%,艾玛也因此一战封神。
所有人都下意识忽略了剧本是哈士奇提供的这个事实。
“你决定上映时间的时候,我还以为你又要搞出什么事情,”就在里沃兹修道院的悦仙楼——也就是兼职厨房和餐厅功能的休息室,斯皮尔伯格看着赖在艾玛怀里哼哼唧唧的二哈,不得不佩服这货虽然不靠谱了点,但偶尔还是有点怪才,“原来你就是为了凑彗星经过地球的时间,这个决定很不错,起了很好的宣传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