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思皇多士(1 / 4)
岁中大朝会十日后,中书、门下二省宰执,六部长官与卿贰,齐聚于至正宫紫宸殿。昼晷将极,烈日悬空,殿内暑热难捱,众内官忙着置冰摇扇,为殿中臣僚祛除暑热。
宣政殿是皇帝日常受朝听政、颁布诏令之处,紫宸殿则是宫城正寝,是皇帝日常起居之处。朝臣受皇帝召见进入紫宸殿朝奏、议政被称为入阁,朝野视为极高荣耀。
“廊庙之任,万邦所瞻,出纳王命,发挥帝猷,简求贤能,宏我理本。银青光禄大夫中书侍郎宝善县侯高宝殷,识通化源,道契休运,有戴君峻节之志,秉见义匪躬之诚,代袭公台,族高轩冕,学冠古今之要,词深雅诰之宗,叙礼乐于邦国,正风教于人伦,宜缉彝伦,允兹名器,可金紫光禄大夫守中书令。”
宣政殿内,一位少年正手捧制书高声宣读,其声高亢、清爽,稍显稚嫩而不失严肃。
高宝殷与裴穆之相对而座,静听宣制,二人上首处便是皇帝元矩,宣制少年端坐于皇帝身侧,正是皇太孙元重揆。拜相封爵,无数人求而不得,纵使平日喜怒不形,高宝殷此刻也难掩悦色。
“陛下今又添一良相,当为天下庆。”
宣制完毕,裴穆之向皇帝祝贺。
“裴相言重,荣宠皆出陛下,某不堪用,结环衔草,以报圣恩。”
高宝殷闻言连忙拱手自谦。
“罢了,议事。”
短短十日内,除了今日高宝殷拜相,皇帝已连发数道诏令,对朝堂作出一番调整。
东宫詹事韦贤兼任中书侍郎、受封东莱县男,少詹事、左庶子宋元忠兼任御史中丞,太常卿卢钦改任左散骑常侍、进封弋阳县子,鸿胪卿周邕改任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卫康兼领尚书右丞,同时周邕、卫康与户部尚书杨藻领受平章政事差遣。韩凤被免去礼部侍郎,改任司农卿,而陈敬未拜领新职事,暂时寓居家中。
除了省台朝臣,皇帝还封赏了一批勋臣武将,其中宋国公穆攸宁晋位辅国大将军、兼领玄戈卫大将军,莒国公罗士达晋位征虏大将军、兼领匡国卫大将军,赵国公虞世绩晋位骠骑将军,汉国公陆晔晋位安东将军,四人均增实封一百户、赐绢四百疋,各荫一子补授正八品散阶。
国朝军制,每逢出师征战由朝廷选将担任统帅,兵马由兵部调发,战事结束则兵归各营、将归朝廷。五军长史府属官及诸卫郎将品秩不高,二十四卫大将军与将军又多用于恩赏宗室与功臣,朝廷为满足武将品秩晋升需要,杂取历代将校名号,创立了庞杂且严密的武散阶体系。朝廷对勋臣后裔施加恩荫以武散阶为主,按门荫定品授职,叙功升迁,对宗室子弟不授公侯爵位,欲行恩赏也从武散阶起授,对国家有功者方能跻身王爵。
当今至尊平素重惜官赏,朝野俱是明白,如此大肆封赏朝臣、勋贵是在为太孙北巡收拢人心。
“禀陛下,京中诸司随鹤驾北巡僚属尽数拟定,尚有一二人选,臣与高相不敢妄断。”
裴穆之拱手而奏。
“是何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