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五章:克拉维约东使记(三)(1 / 3)
永乐八年九月,我们使团跟随大明天使离开撒马尔罕城之后,骑马向东走了大半个月,便进入了由大明朝廷设官属直管的北庭行省。
在这大半个月的行程当中,我们所有人的吃喝皆由途中的各个部落提供。
这些部落是沙哈鲁统治下的牧民百姓,可他们对待大明天使却无比恭敬。
刚开始我感到非常诧异,后来经过了解,才得知其中缘由。
简单来说,就是沙哈鲁能成为大汗,这些毗邻大明的牧民们免遭战乱之苦,全是大明太子的恩赐。
在永乐五年正月的时候,帖木儿被大明帝国的火炮打死,而他在世时曾将领土分给子孙,并指定其长孙马黑麻为下一任大汗。
可当他死后,他的子孙却立即开始了争夺汗位的斗争。
马黑麻因远在本国西陲封地,撒马尔罕城便被帖木儿的另一位孙子哈里勒所夺,并占据此城自立为大汗。
马黑麻率军前去争位,被哈里勒打败,退回封地,后被部下所杀。
大明帝国的太子似乎早就知道帖木儿死后,其国会内乱,于是奏请永乐皇帝发兵三十万,以吊民伐罪的名义,援助帖木儿第四子沙哈鲁争夺汗位,平定国内叛乱。
大明帝国之所以要援助沙哈鲁,是因为沙哈鲁得知大明废立锡兰山国王的举措之后,派使者携带礼物前往大明求见大明皇帝,呈上了一份愿意臣服大明,永世称臣的奏表。
永乐皇帝犹豫不定,群臣反对援助帖木儿汗国,是大明太子力排众议,才促使皇帝发兵。
这些远赴国外的明军将士,据我所知,除了五万正兵外,其余二十多万皆为辅兵,乃是从交趾、北庭、安西、蒲昌等边陲行省招募的新兵。
永乐五年十月,哈里勒被叛将拘系,沙哈鲁在明军将士的协助之下,驱逐叛将,夺取撒马尔罕城。
之后,沙哈鲁又在明军将士的帮助下,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平息内乱,并将哈里勒封到了尹刺黑城。
永乐六年十二月,原帖木儿汗国的领土,除西波斯地区以外,尽数归于沙哈鲁。
随后,沙哈鲁将国都南迁到哈烈城,便于控制西部的波斯一带。
正因如此,大明天使更习惯称沙哈鲁为哈烈王,而大明朝廷的官方行文称帖木儿国为哈烈国。
为了表示对大明帝国的尊敬,从下文开始,我将按照大明人的称呼,叫帖木儿国为哈烈国。
明军帮助沙哈鲁平定叛乱,收复国土,前后损失了十三万辅兵,数千名正兵。
沙哈鲁为了表示对牺牲明军将士的感激,效法永乐皇帝在锡兰山设立英灵碑的故事,在哈烈城之中新修建的王宫前广场上,竖起了一尊高达三丈的大明英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