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六章:决定疆域大小的三个因素(1 / 3)
“陛下,老臣年轻时读史书,发现有的朝代能远到西域,有的朝代却只能偏安一隅。”
夏原吉恭声道:“臣起初以为是武力不够,后来发现即便有些地方靠武力可以打下来,但派去的地方官却守不住,如此地方反复叛乱,致使国家深陷战争泥潭,得不偿失,最终只好无奈放弃。”
朱高煦当然明白夏原吉的意思。
每一个王朝因为本身财政与军事实力的不同,对于疆域的控制能力也不同。
旧的王朝被推翻,新的王朝建立之后,并不一定能继承前朝所有的疆域。
历代封建王朝,在开疆拓土的时候,往往需要考虑三个根本因素。
第一个,军事实力,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若没有足够强大的武力,连自身都难保,更不要妄想开疆拓土了。
第二个,统治能力,即对占领地进行有效控制的能力。
这一点体现在对当地设置郡县官员或直接军管之后,朝廷派遣的文官或武将能够从那里征兵、收税,及其征收其他的物资。
第三个,在无法对占领地进行有效控制的情况下,又不能放弃此地,哪怕不断的投入新的兵力与粮食等物资,也要坚守下来,否则敌人就会以此地为据点,实现反攻,这就是边疆军事防御的必要之地。
简而言之,军事实力、统治能力、防御要塞所处位置决定了一个王朝疆域的大小。
这三个决定王朝疆域大小的要素之间,既有层层递进的逻辑,又有一定程度的内在联系。
比如,从洪武年间开始,大明就开始攻略漠北,永乐年间朱棣更是三次亲征草原,一直到乾熙二年朱高煦统兵亲征,才彻底剿灭瓦剌、鞑靼这两个草原上最大的势力。
洪武年间,以大明的军事实力,是完全有把握打残草原各部,但那个时候打残草原各部要花很高的代价,对朱元章来说并不划算。
当时于大明而言,打残草原各部,并非绝对必要之事,把国内治理好,增强自身实力才是要紧的事。
毕竟,那时国内存在着西番、南蛮、西南夷等时常作乱的深山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