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出征(1 / 4)
第88章 出征
大明崇祯二年,后金天聪三年。公元1629年农历十月初二,后金筹备了很久的破关伐明之行,在隆隆的炮声中誓师出发。
此时的后金还没分化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所有人员都涵盖在八旗满洲之内。若是硬要强行划分的话,就只能以牛录或者佐领简单标明一下。
后金牛录也就是后来的佐领,此时共约五百一十三个,其中满洲佐领两百一十七个,汉军佐领一百八十六个,蒙古军佐领九十六个,朝鲜军佐领则有十四个。
严格来说,这样划分也没有多大意义,因为当时这些不同民族的将士是整合在一起的,并没有纯粹的——由单独某一个民族组成的佐领或者说牛录,其中满洲佐领中有很多汉人,同样的,汉军佐领中也有大量满洲人。
为了这次出征,后金可以说是倾巢出动,在一共五百多个牛录中,每牛录只留下十个披甲正兵镇守老巢,由镶蓝旗旗主阿敏留守,负责统管后方事务。
要知道,当时后金每牛录一般也就只有大约五十人左右的披甲正兵,五十人中却有四十人出征,可见后金为了此次伐明是下了血本。
每个佐领四十名披甲出征,这样算来,光是披甲正兵就达到了两万多人,并且这两万多人计算的全部是满洲人,汉人和蒙古人及朝鲜人的兵丁是不包括在这两万多人之内的。
两万多满洲披甲正兵加上汉人、蒙古人和朝鲜人辅兵,再加上各旗的旗丁和随侍的包衣阿哈们,总人数达到了惊人的十余万人规模。
并且这十万人全都是能作战的成丁。
若再加上负责运输辎重给养的役夫等后勤人员,还有不进入明朝境内,只在长城以外负责保护后方后勤通道的接应、支援等军队。整个后金为这次出征服务的总人数达到了二十多万,几乎是所有后金成年男子都参与了这次远征伐明,是真正的倾巢出动。
并且,整个后金的统治高层,除留守的阿敏外,也基本上全部出征了。可以说为了这次伐明,皇太极和他的后金政权几乎是压上了棺材本,一旦这次远征伐明失败,在明境内被包了饺子,后金也就算是亡国了。
事实上皇太极的确是在赌博,并且是胜算极小的赌博,只不过后来阴差阳错侥幸得手。在最危急时刻,皇太极自己几乎都要放弃了,多亏了英明神武的崇祯皇帝和袁崇焕——袁大督师这两个后金的御用帮手亲自赤膊上阵,才艰难地帮助皇太极逃出了生天,并最终成功翻盘。
十月初四,后金的伐明大军抵达“都尔鼻”(今辽宁阜新市彰武县五峰镇附近)。
在都尔鼻的高台山,后金军汇合了第一支前来助战的蒙古部落军队,由扎鲁特部台吉“色本、桑图、哈马盖”三人率领。
这支蒙古军队虽然人数不多,并且看样子也不过是一群武装牧民,装备极差,根本不会有多少战斗力。但因为他们是皇太极迎来的第一个帮腔的,代表意义重大,所以皇太极给与了极高的礼遇。
伐明大军为第一只帮腔的蒙古军队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后,在高台山歇息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就继续前行,因为前边还有数支蒙古军再等待汇合。
十月初五,大军行至羊息牧河,也就是现在的柳河,皇太极下令驻跸于此等待蒙古奈曼部的扎桑洪巴图鲁、敖汉部的都喇尔洪巴图鲁、扎鲁特部的内齐汗、巴林部的戴青等蒙古诸汗王台吉们前来汇合。
看到这些新归附的蒙古人部落陆续而至,均按约定来了,一个都没有食言。皇太极非常高兴!当晚就在柳河边上举行了盛大宴会进行庆贺。
此处河流密布,溪水众多,水草极为丰美,皇太极下令在此处多修整两天,顺便自己也跟这些新归附的蒙古贵族们多喝喝酒、聊聊天增进一下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