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抬会(2 / 3)
大约在1985年,这位由于收入不高,一直琢磨着如何才能快速致富的27岁木匠,终于琢磨出了外表披着合会的外壳,实则在玩击鼓传花的“合会模式”,并且开始自任会主,大肆发展会员。
不得不说,中国向来不缺“聪明人”。
虽然李木匠当时连募资的项目都没想好,但这不妨碍他洞悉人性的弱点——既然没那个本事去想一个经得住推敲和调查的投资项目,那就干脆别想了,装装神秘,然后赤裸裸地以厚利益相诱呗!
而他给出来的利息高到了什么程度呢?
这么说吧,在初期,有人拿了9元找他入会,第二个月连本带利拿回了12元——这种资金回报率估计巴菲特看了都得哭晕在厕所。
如此两三次后,人们对于致富的渴望被瞬间引爆,找他入会的人越来越多,甚至哭着喊着也要把钱拿给他;
短短一年时间,李木匠非法募集的资金竟然高达4万以上——要知道,那可是1985年,市面上流通货币的最大面额也才1元而已,四千万足够堆满整整两间房子!
如果以评价购买力来计算,这一屋子的钱,差不多等同于后世的五十多亿!
当然,李木匠的这场闹剧很快就收场了,仅仅一年之后,这颗巨大的雷就爆了,而由于巨大而恶劣的社会影响,这起事件立马登上了华夏日报,并在各大主流报纸上活跃了半年之久不说,更是直接推动了相关法律的出台。
可以说,在那个年代,但凡是家里有电视机的,或者会看报纸的,就几乎没人不知道这件轰动全国的大事——当然,由于一些考虑,春秋笔法下,绝大部分人仅仅只是知道有这么一件事而已,至于这其中是怎么操作的,却基本上不甚了解。
因此,搞清楚孙健这伙人玩的到底是抬会模式还是合会模式就很重要了。
如果是后者,杨默虽然同样没有兴趣,但却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这事当做没发生过,老老实实地再混一个月后,拿到评估报告后返回综合办公室继续混日子;
而如果是前者……
对不起,他表面上虽然同样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这两天,他绝对会偷偷默默地将材料写好,一旦发现有任何异常,他也绝对会在第一时间溜回公司,把这事主动汇报上去——开什么玩笑,但凡是旁氏骗局,就没有不爆雷的,再加上涉及到的是附近村民,这种事情一旦牵扯到自己,那自己的国企生涯基本上也可以宣告gg了。
还是那句话,没经历过这个年代,你是不知道国企,尤其是央企这张护身符在北方有多重要的。
………………
面对着杨默忽然蹦出来的疑问,孙健先是惊了一下,隐去了脸上的异常后却是哈哈一笑:“小杨师傅的果然不愧是大学生,懂得东西真多……不过我一个干粗活的钻工,却不明白你说的那个几当家是什么个意思……还好我在报纸上见过抬会这个名字,要不然听你这么一问,差点以为这是个袍哥会了!”
听到这些乍听之下很有些前后矛盾的话,杨默脸上的笑容却是更加灿烂了。
我只不过是问你是哪一级的“代理商”而已,结果你连袍哥会都抬出来吓人了……
好嘛,不用问,这十有八九就是抬会了,
而你……肯定是核心成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