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不直接插手但要加把火(1 / 6)
第162章 不直接插手但要加把火
研讨会持续的时间不长,两个小时刚过就结束了,比王守武原本预计的时间,缩短了很多。
主要是自从赵平泼了冷水之后,内地参会人员的提问的积极性就直接降到了最低点,甚至一度出现了短暂的冷场。
逼得王守武不得不点了几个名来发言,以支撑场面,才勉强拖过了两个小时。
电子半导体的行业讨论会,其实内地开过的次数,是很多人最喜欢的说空话套话,秀存在感的场合。原本不少内地参会人,是提前准备了发言内容的。
但这次讨论会明显不同,其实根本不是什么行业会议,而是英豪寻找合作伙伴的会议,他们原本准备的内容,就根本不适合再提,很多人也就只能勉强应付几句,就草草结束了发言。
整个讨论会的进程,就是纯纯的高开低走,虎头蛇尾,在冷清中结束。
前半部分的时候,其实讨论会的气氛还是很热烈的,尤其是讨论Z80芯片合作的时候,参会的人都看出了其中的利益所在,提问非常积极。
到了赵平提出用美元进行采购结算的时候,气氛更是达到了真正的高潮,转折其实就出现在,赵平对合作要求严格把控,要求合作企业承担对应风险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热情都冷却了下来。
赵平讲的第一个合作,其实就是要发展Z80的经销商体系,其中风险可控,收益可观,诸人自然是积极的。
至于第二个、第三个合作,其实就是要建立内地的零部件和技术供应商,而且是用美元进行结算,诸人参与的意愿其实也是有的,只是对于英豪的供应商要求的严格,非常的不适应,才纷纷闭嘴。
后世的人,对所谓供应商认证、供应商管理的一套规则,都能够安然的接受,甚至很多人为了获得认证机会,都要付出很大的先期成本。
但现在是1983年,内地还处于严格的计划经济之下,这套供应商管理的要求,其实与内地企业的过往经验,恰好是背道而驰的。
市场经济是在用货币来调配物资的,拥有货币使用权的需求方,往往在市场中占据着极大的话语权,即使是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的厂商,也要假模假式的宣城“顾客就是上帝。”
但内地此时物资短缺,加上严格的按计划进行生产和调配物资,使得需求方几乎没有什么话语权。需要坐上火车汽车四处出差的,往往是采购员,而销售人员却几乎天天坐在办公室里,等着买主上门,卖不卖还要看心情。
这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模式,几乎已经深入了很多单位的人心之中。
如果赵平不是港商,没有提出用美元结算,显示出了合作的诚意,恐怕下面的人听到英豪要求那么多,就不止是闭嘴冷场那么简单,甚至都有可能直接站起来,问赵平“有没有睡醒”。
这种冷场的背后,其实就是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的完全不相容。市场经济之下,需求方是甲方,是“金主爸爸”,但计划经济下,生产商才是皇帝,买货的是“孙子”。
说得难听一点,内地的很多企业已经被惯坏了,越是有技术能力的企业,被惯的越厉害。根本不愿意接受需求方的任何约束,也不愿意承担任何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