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国际形势(2 / 3)
只可惜夏州贵族李光俨的儿子李继迁不同意李继捧的举动,带着族人降而复叛,重新和北宋和谈,夏州割据的局面便一直持续了下来。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夏州的某些贵族对于自身经济过度依附中原王朝的形势心有不甘,逐步发展出以自身为主体的经济,多年下来,已渐有脱离中原王朝的趋势。
柳铭章知道手中这份情报迟早是要上交的,只能硬着头皮强行记下。
在离开大理寺狱时,东山之月已然高挂,一片银色的月光洒在他的鹤氅上却浑然未觉,只凝神望着眼前的那片黑暗走去。
而在这时,距离大理寺狱不远的一座小楼上,十四岁的少年和四十出头的官员并肩而立,静静注视着柳铭章走出,整个过程未发一言。
“官家盯着这狱门看了已经有一个时辰了,可有看出什么来?”同样看到柳铭章出来的官员忍不住开口问道。
还没等少年回答,身后便响起了“咚咚咚”地脚步声,没等两人回过身来,身后随从便开口说道:
“禀报官家、吕相,柳大人和丁相已经谈完了,内容都记在了劄子中。”
被人称作“吕相”的男人上前接过了劄子打开看了看,无声叹了口气后便递给了少年,嘴上说道:“一步错,步步错,真可谓人情反复,世路崎岖。”
少年倒是微微一笑,对吕相说道:“丁相说他断言,柳铭章将来必成国朝丁谓,这话吕相怎么看?”
“官家垂询,夷简怎敢不答。只不过夷简也曾听李相说,那柳铭章将来或能成国朝寇准。”
吕夷简按照国际惯例打着马虎眼道:“至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得看柳铭章自己的选择。”
“是了,朕还听文庙中人说,那柳铭章将来或成国朝赵普。不过柳铭章若在,必定不会认同此言。”少年有些随意地说道。
“噢?这又是为何?”吕夷简不解。
“在抓获刘徳妙以后,朕曾替他向大娘娘请赏,大娘娘问他所求者何?他说不要金银,只求六卷《吴子》。朕想,若是他在,此刻必定会说:‘愿为国朝吴起’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