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马作的卢飞快(1 / 3)
公元123年正月初,皇帝赵祯颁布诏书改元天圣年号。
这段时间来,除了偶尔会诏来孙奭和冯元在崇政殿西阁讲筵以外,战场大多设在文庙和国子监各院。
在和辽国签订檀渊之盟以后,辽国正式走上了汉化的道路。
他们除了在官职制度上大量沿用宋朝的制度以外,在人才储备上也加大了力度,辽国在燕地设置了许多官办的学校。
因为各地官吏大多都会选用二十多岁到三十岁的官员,再没有了边境战争以后,十七八岁的青年一辈想要谋求出仕,便不能只是闭门读书。
于是乎,许多辽国贵族或者勋爵子弟在即将成年时,都会设法给自己争取一个使团陪同的名额,势要与大宋的年轻学子在笔会上一较高下。
而且参与过访宋使团的辽国官员在回国以后,往往能委以重任。
这种风气在真宗后期便开始盛行起来,辽国使团每次总会派来大量的年轻学子,人数也在逐年逐次增加。
到后来,辽国干脆屁大点事就派来一波使团,譬如刘太后的生日是正月初八的长宁节,他们派一波;赵祯的生日四月十四的乾元节,他们又派一波;正月初一正旦还能再派一波……
每年总能借着各种由头派来使团,为的就是强化契丹在文化方面的发展。
以至于到了耶律宗真这个太子时,他的诗词水平竟不弱于唐宋任何一个诗人。
不过宋朝使团这边就不怎么重视了,毕竟使团每增加一个人,那便是一笔雪花花的银子。
当然,也有一部分原因在于宋真宗以前的科举选士的地域限制缘故。
当时江南一地的学子是很难考取功名的,导致很多官员想在仕途上有所发展,都把自己的籍贯改成了中原地区。
也正因为如此,太宗朝和真宗初期的进士们年纪都比较大,平均年龄在三十到四十岁之间,低于三十岁的都极为罕见,二十岁不到的进士只有一人。
直到宋真宗打破了这种狭隘的地域偏间,宋朝的进士年龄才逐渐走向年轻化,一甲进士平均年龄降到了二十到二十五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