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新纪元(2 / 3)
吴王李恪被长孙无忌利用房玄龄次子和高阳公主谋反案诬陷,李恪王位被革除,家中男丁大多流放,后来宰相张柬之迫武后退位才被平反昭雪。
到了天宝年间,其曾孙赵国公李峘在安史之乱爆发时出任兵部官职,负责唐玄宗到蜀地出狩的一应相关事宜。
柳铭章觉得刘太后之所以会让李谘执掌开封府,是因为李谘和寇准是出了名的不对付,也不知道太后此举是否又平衡朝局势力的意图。
但也正因刘太后的这一手操作,引来御史言官的一众劝谏。
御史言官们虽不敢正面违逆太后谕令,用了比较迂回的策略,明言吕夷简和钱惟演结成儿女亲家,若吕夷简为参知宰相,再由钱惟演担任枢密使则大大不妥。
钱惟演为了避嫌,自请辞去枢密院之职,太后命张知白为枢密副使,总领枢密院职务。
历来寒门新贵跟旧贵族阶级就隔着一道天堑,这也是王曾能获得朝中寒门官员推崇的重要原因,并不完全因为他在科举中三元及第。
不过,站在当权者的立场来说,寒门学子的秉性最是不好掌握。
正所谓“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因为穷久了,朝廷生怕这些寒门官员得势后大肆敛财、败坏朝纲,于是吏部对寒门官员的考核时间普遍比较长,官职晋升远不如勋贵家族那么快。
其实柳铭章也很清楚,在他考过科举以后,吏部各级官员一定会对他的家世做一番详细考察,这也是官员进阶必经之路。
要不是这样,范仲淹也不会在拿到一州副手职位时迫不及待地把朱姓改回本族范姓。
家族这个东西柳铭章是没有的,他连地域出身都还成问题,更别提身后的家族了。
捷径倒不是没有,其中最宽的一条,就是在获得功名以后,通过他那些杂而不专的特长取得一户门阀的青睐,将嫡女许配给他。
若是得到岳父的支持,或许可以在未来几年的朝堂中迅速站稳脚跟。
只不过,当赘婿的缺陷也很明显。
所谓“一入侯门深似海”,大门阀的妯娌关系通常十分复杂。
一下子多了几百甚至上千个“亲戚”,他没有身居高位还好,但凡身居高位,求他疏通办事的人必定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