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东京国子监(2 / 3)
柳铭章吹了吹马车上根本不存在的灰尘,以一个不太雅观的姿势爬上马车,掀起锦绒门帘一头钻进了车厢中。
车夫见柳铭章已经坐稳,“啪”地一声甩动缰绳,马车轮毂“轱辘轱辘”转动了起来。
刚才进来前柳铭章就已经有些疑惑了,因为从马车的外饰来看,木质的马车在车厢外壁上通常是棱角分明才对。
谁都知道流线型的外部结构有利于防撞,但受限于古代的木工设计水平不高,想要在棱角处做出一些流线型防撞结构,就必须大量选材。
这样的选材无异于提高成本,由此可见这辆马车木质工艺很高,绝不是寻常人家的马车能比。
另外在马车门帘上也是讲究,是甫触手便觉得无比丝滑的重锦,这种面料在现代很常见,但受限于工艺,古代在不借助机械化工具的情况下,使用纯手工的技法成本也非常高。
基于这几点因素判断,这马车的主人就很不简单。
这一路上柳铭章心情十分忐忑,马车在城中的行进速度也不快,期间他几次掀起窗帘看车窗外,但发现车窗外的景物十分陌生,最后徒劳地回到车内老实坐下,这时车子停下了。
当柳铭章下车时,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宏伟的建筑,白墙想两边伸展开来,可以看出占地面积非常大,正大门的牌匾上写的繁体字他认得,上面赫然写着“国子监”三个大字。
在北宋,国子监有两处,分别是西京国子监和东京国子监,西京国子监位于洛阳,东京国子监则在开封。
因为两京相距不足两百公里,驿马换乘小半天内就能到达,即便马车也不过两天一夜的路。
汴梁的许多职能机构西京洛阳也有相同的一套,除了东京和西京以外,还有南京和北京,不过最重要的还是东京开封跟西京洛阳。
在北宋两京制的实行下,洛阳逐渐成为了一个汇聚天下名流的文化中心,东京的国子监更多是一所容纳皇室贵族学子进修的官办大学。
和东京国子监相比,历史上西京国子监则更加出名一些。
这时从国子监大门内走出一人,腰间也别着管制刀具,只不过这个人柳铭章见过,正那天见到冒牌宋仁宗的随从,这时他才恍然大悟,原来相请他的那位“少爷”,是冒牌宋仁宗。
“官家旨意,请柳公子到国子监觐见。”男子上前对柳铭章说。
柳铭章眼珠子一转,心知此时还没到早班退朝的时间,心头顿时一乐,嘴上说着头前带路的话,其实心里想的却是如何揭穿那个冒牌的宋仁宗。
说来也甚是奇怪,这东京国子监在甫一入门时看能看到些人,可在柳铭章跟着男子走穿过一道半月拱门以后便是人影都见不到。
走在花园的鹅卵石小路上,看着两侧布置着少许嶙峋的湖底假山石,柳铭章也有些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