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强援(1 / 2)
未来一个多月里,大宋风调雨顺。
在新任宰相王曾的主持下,全国各地的麦田都在忙着收割稻谷,三司使各部门官员也在忙着计算谷物税粮的收纳。
只不过,这时地方上奏有人因为饥饿抢夺正在收成的农民引发冲突,继而打伤了农民的事件,引发朝堂官员对此事的议论。
新任宰相王曾认为情有可原,矛头直指地方官员推行苛政,没有妥善安置流民,才酿成了这出惨剧。
对此王曾奏请彻查当地的盐铁使及粮仓转运主事,看看有没有克扣赈济粮的情况,这个观点得到了一众官员的附和。
以丁谓为首的三司一派则表示愤慨,认为这些流民破坏了司法制度,纷纷要求有司严惩实施盗抢的人。
刘太后不通庶务,转而去问吕夷简的意思,吕夷简见两派吵得太凶没有给出太过明确的看法。
双方吵了一上午都没有争出一个结果,见此情形,一直安静坐在太后一侧旁听的赵祯坐不住了。
他走到两派官员中,看了王曾又看丁谓,沉声说道:
“虽因饥饿抢夺粮食情有可原,但施盗不成而出手伤人却着实可恶!今就依两位卿家所奏,彻查地方负责赈灾承建的各转运使,再次核准赈灾款项。”
说到这里,赵祯顿了顿,对丁谓说到:“至于盗抢者,朕以为,主犯杖责三十,其余从犯责二十,缓刑至长宁节后三日行刑,丁相以为如何?”
“官家此举未免过于宽厚,臣不知为何要缓刑至长宁节后?”丁谓问道。
王曾立马说道:“长宁节乃是太后寿辰,天下百姓皆官家赤子,缓至长宁节后行刑能显官家一片孝心,此其一也。盗抢者伤人实是为饥饿所迫,缓刑之举能使盗抢者悔其罪孽,此其二也。官家此举甚好,臣等当无诤谏规劝之由。
王曾一番话说得百官纷纷附和,看到一众官员被赵祯的气魄折服,帘幕后的刘太后频频点头。
等赵祯回到座位后,就在刘太后对身旁的官直示意,殿头官喊出“有事出班奏表,无事卷帘退朝”的当口,刑部负责纠察刑狱的祖士衡据札弹劾开封知府李迪。
他认为李迪将一桩谋杀未遂的案件拖延日久,迟迟不将嫌犯定罪是有意为嫌犯开脱,要求官家明降谕旨治李迪的罪过。
“这桩案子本阁已经看过,目前案件尚未明晰,李迪处置并无不妥之处。”
王曾听罢只是冷冷一哼,斥责道:“祖大人如此急切便递上弹劾,莫不是和该案有什么利益勾连?”
王曾一开口立马将祖士衡震住,看到殿上的官员又要出言附和,丁谓出列圆场道:
“王相还真是勤政,才刚入阁便能对开封府衙的案件了如指掌。只不过,李相确实拖延日久,祖大人的弹劾虽然有些急躁,却也在情理之中,官家是否下旨给开封府限期破案?”
这时刘太后听得话锋不对,开口问道:“究竟是什么样的案子,能让两位宰相如此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