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贫瘠之地(1 / 1)
环境-贫瘠之地
贫瘠之地的贫瘠指的是魔能的贫瘠,这个名字涵盖了库洛恩大陆西南方的大片土地,包括俾罗米高原、桑塔斯半岛、焦恩、犁登平原等。这是这个星球上少有的魔能几乎不存在的地方,而成因还得追溯到远古时期。
数百万年前,欧拉超大陆已经分裂成多片大陆,随着板块漂流分散至不同方向,而库洛恩大陆上存在着一片魔能极为富饶的地区,那就是贫瘠之地的前身——丰饶之地。充沛的魔能孕育出了极为强大的物种,它们将魔能的利用开发到了极致,不断汲取环境中的魔能加入到物竞天择的生存竞争中去,不断的超越,超越对手,超越自我,最终这类生物在丰饶之地上演化出了庞杂的生物类群,就像我们世界的恐龙一样,它们适应了超高水平魔能的环境:特化出的皮肤和触须能直接从大气中汲取魔能;含蓝细胞的血液能高效在体内传输魔能;巨大的魔核储存着超高密度的魔能,俨然成为身体的第二台发动机;多变的魔法更是赋予了他们无穷的可能性,可以说这类古生代超魔物是上天眷顾的物种,它们得到了其他物种梦寐难求的“超能力”。然而,正是这些超能力为它们的灭绝埋下了隐患,一个性状突变早就悄悄在种群中兴起——抗逸散基因。总所周知,魔能就像水一样,会从高处流向低处,魔能也会从密度高的地方自发地流向密度低的地方,魔物们如果不采取点措施,那么魔核中辛辛苦苦富集起来的魔能也只会白给。而这个突变会让魔核外除了血管再形成三层膜,让魔能难以从魔核中逸散,使得魔能存储效率大大提高,这本该是一个牛逼到不行的技能,但是这个技能还有个副作用,那就是阻止抗魔能逸散的能力不止在魔物们活着的时候生效,在它们死后也依然在发动,这意味着什么呢?
一般来说,魔物死亡后,魔核在空气的风化下会变成坚硬的晶体,也就是世人常说的魔晶,而魔晶中高密度的魔能会逐渐逸散至大气内,完成环境中的魔能循环,促进自然更替。古生代超魔物们的魔核的外层膜会在个体死后变成硬质外壳,阻止魔能从这种变异魔晶中逸散。除了少数魔晶会被食腐者捡食以外,大量的变异魔晶成了生物垃圾,像岩石一样掩埋在大地之下。丰饶之地大气中的魔能不断地被魔物们贪婪地吸收、储存、使用,然而它们死后并不会归还这份大自然的馈赠,几百年过去了,数万年过去了,数十万年过去了,大气中的魔能密度不断降低,古生代超魔物才开始察觉到不对劲了,逐渐降低的魔能水平渐渐不足以支撑起庞大的魔能消耗,强大的物种开始衰退,以往弱小的物种由于需求魔能水平较低开始兴起,但只要抗逸散的基因还存在,这个魔咒迟早也会落到那些弱小的物种头上。
如果再给它们几百万年的演化时间,它们或许能演化出适应环境的性状,但此时一场灾难即将席卷丰饶之地,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群“小偷”的审判一般,泰坦山脉火山群大量喷发,火山烟尘在风的输送下弥散在丰饶之地上空,长达数万年的污染和严寒成了压死古生代超魔物的最后一根稻草。一部分种群依靠着远不如前魔法在严酷的自然环境中苟延残喘,但抗逸散基因就像是诅咒一样一直缠绕着它们,最终古生代超魔物成为了历史,丰饶之地上的最后一点魔能被用尽了,成为了贫瘠之地。
没有魔能的贫瘠之地,对于这个星球上的生物来说,就像是地狱的代名词。但贫瘠之地并不贫瘠,一部分本就不怎么依赖魔能的动植物在灾难过后重新繁衍,它们的魔核在演化的进程中退化,最后只能在胚胎时期能观测到魔核雏形,提醒着它们与魔物都是同祖同宗。在贫瘠之地适应并生存下来的生物,也变的和我们熟知的动植物一样,毕竟这里是最接近地球生态的地方。再后来,随着全球气温降低,海平面下降,来自西方马萨亚的大陆的平原猿顺着列班斯岛链来到了库洛恩大陆,作为刚刚开化的魔物,他们其中的一支穿越喀那什山脉北上,在存在魔能的赤瘠盆地和加尔尼亚高原生存,并演化成了尼安德鲁特人,也就是矮人;另一支则适应了贫瘠之地无魔能的环境并定居下来,演化成何谟人,也就是人类。
那么曾经的魔能去哪了呢?变异魔晶并未消失,它们被层积岩埋入深层地层,又在地质运动的挤压下形成金属质地的碎块,这些物质被后来发现的人们称为魔铁矿。那些智慧生命怎么也想不到,魔能寥寥无几的贫瘠之地的大地下,埋藏的是一个难以估量的魔能宝库,还有一段壮烈的进化史诗……
器物-资源-魔铁
魔铁是提炼自魔铁矿的一种产物,虽说名字叫铁,但其本质却和金属无关,只是在质地上具有和铁类似的硬度和光泽罢了。魔铁矿原本是远古超魔物体内的特化魔核,在其死后,其尸体在地质运动中深埋地下,并在地质变化的挤压等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产物,就形成原理来说与我们世界的化石和石油类似。魔铁矿精炼后的产物就是魔铁,魔铁富含魔能,既能充当魔能源,也能作为原料提炼其他魔法材料,这点上和我们世界的石油也十分相似。值得注意的是,魔铁仅仅是看起来像铁,实际上并没有金属的一般性质,所以并不能作为锻造的材料,但可以加工成各种工艺品、珠宝首饰,例如魔铁制成的纪念币有着极强的收藏价值。相比于魔晶,魔铁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即使是暴露在外,其中蕴含的魔能也不会逸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