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土司的要求(二合一)(1 / 6)
鞑子如此凶残,朱肆也叫停了明军“四面楚歌”的做法。
这笔血债算是记下来。
而后天子的宝纛每天树立在城外,迎风招展,像是对清军无声的挑衅,帝王的仪仗,自然代表了朱肆亲自坐镇这里。
他每天如此,倒不是为了作秀,而是为了引诱了鞑子主动进攻,他相信再有几次小败清军必定会崩溃。
那时候这场昆明守卫战才算彻底结束。
现在嘛,则是慢慢熬,慢则两个月,快则十来天,清军必定会撤军。
而这段时间,朱肆也在加紧练兵。
城中的青壮,朱肆有意选择了贵州的壮丁。
这个时代乡土情是老百姓最为重视的情怀,如果大部分选择云南这些民夫,守土肯定奋力拼杀,但是进取则不足。
贵州一地在大明治下也有几年,但之前是孙可望的势力范围,随着孙可望兵败降清,这贵州的士卒百姓被李定国所猜忌。
这也是这次贵州没有激励抵抗清军的原因之一。
就算为了愈合大明国内的裂痕,朱肆自然要招揽这些人。
但是这样的做法也不能太明显的,省得下面疑神疑鬼,所以还是老规矩,一半一半。
一半云南士卒,一半贵州士卒。
后世的义务兵制度与军训、甚至义务教育基本都来源于普鲁士的军国制度,都是为了培养一批批精密的工具人而诞生的,而且又是如此的契合工业时代,所以被大多数国家相仿,东西方皆然。
这个得到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时代检验的制度,朱肆当然不会因为担心什么时代的局限性而弃之不用。
否则按照旧制度练兵,他练一百年都赶不上洪承畴,赶不上鞑子。
组建新军,朱肆自然是想按照火枪兵的方向去培训的,但是鉴于昆明的冶金技术,这枪管做出来报废率太高了,朱肆也抽不开时间自己弄,只得将几处关键的技术想法说给天工院的那些工匠,让他们负责技术攻坚。
现在朱肆只能练练长枪阵凑合凑合。
这玩意朱肆不懂,只能让窦名望代劳,他只负责文化培养,还有与将士同吃同坐。
天子艰苦,这些日子大家都习以为常,本以为清军暂时无虑,天子便会恢复如初,至少得把皇宫里面那些士卒和百姓迁出去的。
但是这些被朱肆以战事未停为理由制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