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光束(2 / 6)
因为“光系”能力被这么称呼,乃至被分类为“元素类能力”中的一员,可以说并非那么严谨。
能力命名完全取决于生物体特异感知,而个体感知又完全基于个体所处的社会环境。
激光一词,在几个世纪前传到亚洲区时被称作“镭射”。这完全是英文名称laser的发音直译,取自爱因斯坦在1917年发表的光的受激发射理论。
而laser一词也是“受激发射放大微波”的单词首字母串联而成。
光被称作光,成为人们思维意识中与“暗”对应的代名意义,受了一些“人”这种生物自身的局限。
如果说整个宇宙是由各种能量和物质混杂而成,那么“辐射能”无疑在其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比如自然界中热量的产生和散发,比如可观测到的宇宙红移和微波背景辐射,比如恒星系中由聚变而放射溢出的光,再比如进化者以及尸变者体内晶核的能量凝聚传导方式。
人类肉眼可见的“光”是属于电磁波的一种,且仅仅是频率波谱中的38纳米~78纳米这一小段。
再向上下追溯,无论是人们口中所称的红紫外线,还是更低频的微波和更高频的射线,却是在近几个世纪以来才为人们熟知。
但到了这时大众思维已成定势,看见的称作“光”,看不见的称作“波”。“光”之一词,这种毫不严谨的“生活化称谓”便被牢牢地固定了下来。
电磁波即电磁辐射,两种称呼方式为同种事物在不同角度下进行观察而得到的理解。
无论是在经典力学还是在量子力学中,“波”和“粒子”都是两类重要的组成元素。
“波”的最典型代表曾是光现象,但后来人们发现光其实是由“光子”这样的基本粒子组成,同时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而激光便是一种定向发光,即通过“波动振荡”定向发射光辐射的现象。
激光将大量光子集中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射出,光路又极其平行,能量密度自然极高。
体现在宏观上的特点,便是极高的亮度和攻击力。
其实若是按照郎华的理解,比起人类或其他生物的主观感知,甚至比起更为广阔的宇宙天文尺度,“波粒”这种微观上的属性才更接近于世界的本质。
不论是一个进化生物,还是一个智慧物种,本质上都在依存整个世界的运行原理而存在。
就像“维数类”能力中,所体现出的人与时空间的交感呼应。进化者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体悟越深,个体的实力才会愈加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