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回:左氏失明,实乃作书(1 / 3)
第五十三回:左氏失明,实乃作书
左氏,左丘明者,或复姓左丘之氏,未见其生卒年月是也,大抵为孔子年份之人是也,著称《春秋》,孔子删减其非道德之文字,拼凑成儒学道义的《春秋》是也。
太史公著《史记》有言:是以孔子明王道,干七十余君,莫能用,故四观周室,论史记旧闻,兴于鲁而次《春秋》,上记隐,下至哀之获麟,约其辞文,去其烦重,以制义法,王道备,人事浃。
七十子之徒口授其传指,为有所刺讥褒讳挹损之文辞不可以书见也。
鲁君子左丘明惧弟子人人异端,各安其意,失其真,故因孔子史记具论其语,成《左氏春秋》。
相传左丘明实乃齐国开国之君王姜太公二十一世裔孙,楚国左史倚相之孙,乃鲁太史成之子。
西周而建立,周公因其“封建亲戚,以藩屏周”之余,受封于齐为姜太公,都于营丘,始为昌乐,再迁都为博兴、营丘,而后迁都至临淄是也。
而姜太公薨后,嫡长子丁公即位,实乃齐丁公,而民富强,然小儿子姜印营丘而住,改姓为丘,乃左丘明先祖是也。
而齐丁公薨后三世,虽国力蒸蒸日上,但齐哀公即位。
纪国(侯爵的国君与他不和,遂向周王进谗,挑拨齐哀公和周王的关系,而致使周王一怒之下烹煮齐哀公,而其弟弟静被立为诸侯,史称齐胡公。
齐哀公同母之弟——姜山因此不服,组织同党率领营丘的人马杀死齐胡公,自立为国君,是为齐献公,介于此事印的后人娄嘉被迫随山参与了此次宫廷之争。斗争虽取得胜利,但骨肉相残,又背着弑君的罪名,娄嘉担心祸及己身,于是离开齐国投奔到楚国,出任楚国的左史官。
那个时代的官职,往往是父死子继,所以古人常以所任官职为姓。
娄嘉及其后人世代担任楚国的左史官,所以便改丘姓为左,长期在楚国定居下来。
娄嘉的十二代孙倚相,史称“左史倚相”,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史官,在楚国政治地位较高。
倚相生儿子成,成任左史时楚国发生争夺君权的内乱:楚公子比弑杀其君,随后又被公子弃疾杀死。
公元前56年,周天子率领诸侯讨伐楚国,为保存典籍,倚相带领子孙离开楚国来到鲁国,定居肥城石横衡鱼村,做了鲁国的太史。
倚相把典籍献给了鲁国,以便保存下去。